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帝国余晖:湘军将帅的铁血征程

帝国余晖:湘军将帅的铁血征程

  • 字数: 304.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岳麓书社
  • 作者: 王纪卿
  • 出版日期: 2011-02-01
  • 商品条码: 978780761589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9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王纪卿,湖南长沙人,1952年生。当代文坛炙手可热的作家,新浪博客当红学者,资历编辑。潜心研究湘军及湖湘文化二十余年,著作多部。近年来主持湖湘文化的电视讲座,接受凤凰卫视特别专访。主要作品有《湘军》、《血肉长城》、《我是湖南人》、《清末有个左宗棠》等,此外曾出版英美及日本文学译著多种。
目录
江忠源:悲壮先驱
  引子:曾国藩看中的浪子
  两百年一遇的好知县
  振奋朝野的大捷
  大手笔的战略家
  赖汉英的伤心之地
  视死如归的抉择
刘长佑:黑面不倒翁
  引子:无缝的鸡蛋
  头脑冷静的指挥官
  行政干才
  “欲保云南,必攻日本”
曾国藩:圣相抑或元凶
  引子:时势造英雄
  建立宏伟目标
  退却是为了前进
  七百多个难熬的日子
  祸兮福所倚
  祁门故事多
  最后的冲刺
  急流勇退
罗泽南:文豪武壮
  引子:率徒打仗的大儒
  身世凄苦
  湘军政委
  塔罗并称
  高瞻远瞩
  出师未捷身先死
王錱:另立山头
  引子:曾左失和的导火索
  魔鬼训练
  运动战的高手
  老虎出山到江西
李续宾:渊默胜雷
  引子:湘军优选惨案的主角
  团练先锋
  临危受命
  攻克九江
  英雄末路
彭玉麟:智慧与高尚
  引子:少年磨难
  谋定而动
  抗法御侮
  高风亮节
胡林翼:中流砥柱
  引子:难不倒的务实派官员
  沧海中的大鱼
  打造东征基地
  谋划大局
鲍超:无敌骁将
  引子:初见东太后
  想当将军的士兵
  崭露头角
  个人英雄主义
  珍贵的缘分
  从水面跳上陆地
  惨烈的陆战
  从“塔罗李鲍”到“多龙鲍虎”
  彭杨曾鲍时期
  哗变门事件
  迟到门事件
  从抗俄到抗法
左宗棠:大将筹边
  引子:天下只此一人
  平定陕甘
  力排众议
  收复北疆
  决战南疆
  收复伊犁
  中法战争的主心骨
参考文献
摘要
    咸丰元年(1851),洪秀全的拜上帝会在广西东乡一带屡次击败清军,咸丰皇帝向广西派出一批又一批前朝勋臣,仍然未能挽回败局。当年五月,朝廷派往广西指挥剿匪的钦差大臣赛尚阿在驰赴广西的途中,深感手下人才匮乏,奏请将江忠源派往广西。
    咸丰皇帝对江忠源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又了解到他是首席军机大臣祁俊藻推荐给赛尚阿的干才,于是批准了赛尚阿的请求。正在家乡为父亲守孝的江忠源,很快就接到了叫他前往广西军营的命令。
    江忠源去广西参战之后,清军与太平军的战争中接连出现了几个亮点,先后有蓑衣渡战役、长沙战役、南昌战役和庐州战役。这些清廷引以为荣的战例,其中除长沙战役之外,都是由江忠源主持,而长沙战役江忠源也是功不可没。在这几次有名的战役中,江忠源以他卓有成效的军事实践,为湖南乡勇、清军各级将领乃至优选统治者提供了打击太平军的重要经验,而从他的经验中获益优选的人,就是在江忠源死后迅速一投入作战的湘军大帅曾国藩。
    咸丰二年(1852)二月下旬,一洪秀全的部队成功地从永安突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临桂林城下,企图攻下广西的省城。由于江忠源的楚勇积极参与防御,洪秀全未能得逞,于是撤围北上,围攻与湖南交界的全州。
    全州守军进行了激烈的抵抗,可是清军主力赶到全州外围,不再前进,只有江忠源不怕死,率领二千七百名楚勇进逼全州城下,但因兵力太薄,被太平军阻隔,无法进城。江忠源杀不退太平军,就对他们大肆骚扰。每当太平军攻城,楚勇便在一旁鼓噪射击,牵制敌军兵力,使他们无法集中全力仰攻城墙。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为了对付楚勇,下令将湿柴烧燃,散布股股浓烟。烟雾和火焰阻挡了楚勇的视线,咫尺莫辨,部队战斗力大减。江忠源只是一名下级官吏,孤军与太平军交手,所起的作用有限。他急切地呼吁各路清军扼要部署,防止敌军四出,可是犹如石沉大海,无人响应。
    萧朝贵趁此机会加紧攻城,引爆地雷,炸裂城墙,一拥而入。守军知大势已去,乘乱逃出。太平军进城后,江忠源孤军守在城外,北望湖南,想到战火很快就要烧到家乡。楚勇将士都不免心情沉重。
    江忠源在营帐内徘徊沉思,琢磨洪秀全将会从哪条路杀进湖南。他的家乡新宁与全州交界,两座县城相距只有一百多里,洪秀全会不会杀入新宁呢?他越想越觉得此事很可能发生,他有责任替新宁父老挡住造反军队。他向部众陈述了自己的担忧,将士们一致要求扼守进兵新宁之路。于是江忠源当天便率部赶到富塘埔,严守通往新宁的桥头。
    江忠源卡住了新宁的隘口,却又想到了另一种可能。那时湘江正在涨水,便于行舟。如果洪秀全趁机抢夺船只,顺流向北进军,攻打省城长沙,岂不是对大局更为不利?
    想到这里,江忠源惊出一身冷汗,立即向湘江沿岸派出哨探,侦察敌军动向。哨探很快就传回情报,证实了江忠源的推测。太平军知道富塘埔已被楚勇进占,不愿与楚勇硬拼,徒损兵力。他们看好水路进兵的便利与怏捷,当即由冯云山征用几百艘民船,将老幼妇女和辎重金帛全部载在船上,准备顺湘江水陆并进,尽快北攻长沙。
    江忠源身为朝廷命官,不能只顾家乡,不顾省城。他和刘长佑走到江边,把二弟江忠济和小弟江忠淑找来商议。江忠源说:  “大雨连日,江水暴涨,逆贼若顺流而下,三四天就可抵达长沙。为了拖住逆贼,我们应在两岸伏击。”
    刘长佑道:“伏击地点选在哪里?此处向北十里有个蓑衣渡,选在那里如何?”
    “印渠兄所见极是,”江忠源说,“那蓑衣渡江面狭窄,水流湍急。两岸重峦叠嶂,树木参天,地势险要。下游三里有个弯道,可以就地取材,砍伐树木,在江中密钉排桩,构筑木堰,堵塞江道,拦截贼船。”
    四人计议已定,决计火速控制蓑衣渡,在湘江西岸连营驻扎,阻扼太平军北上。
    楚勇开到蓑衣渡后,刘长佑一挥马鞭,指着对岸说:“我军兵力不够,只能在西岸埋伏。若得一支劲旅埋伏在东岸,逆贼插翅难逃!”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