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9年刑事审判案例卷)

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9年刑事审判案例卷)

  • 字数: 923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法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090132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88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1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为了反映我国审判工作概貌,指导审判实践,促进法学研究,向海内外介绍我国法制建设的成就和执法水平;同时,也为中国司法工作者、立法工作者和教学、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中国高级法官培训中心①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决定共同编纂《中国审判案例要览》,逐年从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结的各类案件中选编部分案例分四卷出版,即刑事审判案例卷、民事审判案例卷、商事审判案例卷②、行政审判案例卷。由于知识产权审判案例、交通运输审判案例数量较少,不足以独立成卷,故按案例性质分别编入商事卷或刑事卷等分卷。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对案件事实、审判过程、裁判理由、处理结果等,都接近尊重办案实际,具有客观性、真实性。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具体的审判过程,收入了各审级的审判组织、诉讼参与人、审结时间、诉辩双方的主张、认定的案件事实、采信的证据和适用的法律条文。为了使读者易于理解适用法律的理由和涉及的法学理论观点,由编纂者写了解说,并对裁判的不足之处加以评点。
该书从1992年6月编纂出版第一本以来,到目前为止已连续编纂出版了12年,并出版了英文版,向世界各国发行。该书最初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从1996午起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从2003年起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人民法院出版社共同出版。该书的编纂出版,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法学界、法律界的高度评价。该书曾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法学著作一等奖第一名和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
目录
刑法总则案例
刑法分则案例
一、危害公共安全罪
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四、侵犯财产罪
五、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六、贪污贿赂罪
七、渎职罪
刑事诉讼法案例
摘要
    四、解说
     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界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传统过失犯罪理论认为,过失犯罪的责任根据就在于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这是在心理层面上研究过失犯罪。
     随着刑法理论的发展,有学者指出,要从规范的角度研究过失犯罪,认为过失的行为人之所以在法律上应负责任,不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没有预见或没有认识,而在于行为人的行为背离了法律和道德、常理所要求的注意义务,以至于其行为对社会造成了危害。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过失,仅对其主观认识和意志态度作出评价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行为人的意志态度是否转化为违反注意义务并对社会造成危害的行为。换言之,过失犯罪的本质不在于行为人是否从主观上因出于疏忽或懈怠而使其对行为结果未能预见或未加注意,关键在于其违反注意义务并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换句话说,即是具有注意能力的人对注意义务的违反,而根据行为人违反注意义务的程度不同,确定行为人的责任大小和量刑幅度。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