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治国安邦:法制、行政与军事

治国安邦:法制、行政与军事

  • 字数: 58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邢义田
  • 出版日期: 2011-01-01
  • 商品条码: 978710107674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68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邢义田先生长期在秦汉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继承劳榦、陈槃等先贤学术传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成绩卓著,享誉中外。
《秦汉史论著系列》收录作者的主要著述,编为四册。全书围绕秦汉以皇帝为核心的官僚体制及其价值观的主题,着重从社会特质和统治体制之间的关系、官僚人才的来源与训练、官僚体制运作的特色、官僚士人的价值观等角度,进行富有开创性的探索,取得诸多有深度、有独到见解的研究成果,为秦汉史研究的发展和进步作出重要贡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治国安邦(法制行政与军事)》就是其中的分册。
目录
秦汉的律令学——兼论曹魏律博士的出现
  一、引言
  二、秦代的律令学
  三、汉代的律令学
  四、律令学的没落与曹魏以降律博士的出现
  五、结语
从安土重迁论秦汉时代的徙民与迁徙刑
  一、“民之于徙,甚于伏法”
  二、鼓励徙民的措施
  三、迁徙刑与“圣恩”
  四、结论
    附录:论迁徙刑之用与肉刑之不复
汉代案比在县或在乡?
  一、地点问题
  二、乡与案比
  三、李贤注的启示
  四、结论
    附表一:西汉末郡国与县面积估计表
    附表二:西汉末县平均面积分类表
从出土资料看秦汉聚落形态和乡里行政
  一、《汉书·食货志》描述的古代基层社会
  二、地图上的聚落形态
  三、从聚落遗址看聚落形态
  四、从简牍看城邑里制
  五、乡里户口与赋役行政
  六、从出土资料看乡里与八月案比
  七、结论:安土重迁——古代基层社会的特色
    附录:论马王堆汉墓“驻军图”应正名为“箭道封域图”
中国古代的地图——从江苏尹湾汉牍的“画图”、“写图”说起
  一、郡国图
  二、天下全图
  三、地籍图
  四、军事性的山川要塞图
  五、板、帛、简、牍与纸图
  六、结论
从“如故事”和“便宜从事”看汉代行政中的经常与权变
  一、引言
  二、故事的性质
  三、故事的典藏
  四、故事的歧异与选择
  五、不遵故事与故事的改变
  六、便宜和便宜从事
  七、便宜从事的限度
  八、结语
    附录:两汉书“故事”分类辑录
从简牍看汉代的行政文书范本——“式”
  一、居延、敦煌简牍中的文书范本
  二、秦汉文书范本称为“式”
  三、余论:汉代以后的式
湖南龙山里耶Jl(8)157和Jl(9)l-12号秦牍的
  文书构成、笔迹和原档存放形式
  一、Jl(8)157牍的文书构成
  二、J1(9)l-12原档存放之叠压关系
  三、笔迹与文书构成
  四、余论:荆州高台十八号墓告地书的格式
汉代书佐、文书用语“它如某某”及“建武三年十二月候粟君所责寇恩事”简册档案的构成
  一、书佐——汉代公文书的主要缮写者
  二、“它如某某”和“如某某”惯用语的意义和区别
  三、“建武三年十二月候粟君责寇恩事”简册档案的构成
略论汉代护军的性质
从居延简看汉代军队的若干人事制度——读《居延新简》札记之一
  一、伉健
  二、惰(修)行
  三、“能,不宜其官”
  四、软弱
  五、贫寒罢休及贫寒吏
  六、伐阅訾直累重官簿
汉代边塞军队的给假、休沐与功劳制——读《居延新简》札记之二
  一、取宁、予宁与功劳
  二、休沐
汉代边塞吏卒的军中教育——读《居延新简》札记之三
汉代《苍颉》、《急就》、八体和“史书”问题——再论秦汉官吏如何学习文字
  一、六或八体和“史书”问题
  二、秦汉简牍上的书体
  三、文书实务与课试
  四、边塞吏卒如何习字?
  五、《苍颉》有没有干支表?
  六、结论
    附录:九九术的练习
汉代中国与罗马帝国军队的特色
  一、罗马帝国军队的特点
  二、汉代军队的特点
  三、小结
摘要
    三、迁徙刑与“圣恩”
     在两汉四百年间,强迫无罪的平民迁徙毕竟不是经常的事情。被迫迁徙最多和最经常的是罪犯。凡因罪遭迁徙,秦刑曰迁,汉多名之曰徙。秦迁与汉徙不尽相同:秦代迁刑似为刑罚系统中正式之一类;汉代有徙,然徙在两汉似乎从未成为正式刑名的一类。
     汉人论刑,当提及刑罚的等级与种类(如西汉初张苍除肉刑的奏议,东汉诸帝听亡命得赎的诏令)时,有死、有徒、有笞,却不曾言及迁或徙。徙在汉代基本上是天子的恩典,多用于死罪降减。不论是用于遭废黜的诸侯王、一般官员或每年以万计的死罪囚,由于减死徙边的恩典十分频繁,尤其在东汉之后,徙边实际上几已成为死刑与徒刑之间重要的一类处罚。此外,汉代遭徙边者,并无刑期可言,一旦迁往徙所,即占著所在。除了废徙的诸侯王,这些徙边者无论官民,都要担任戍边、筑城、耕作等劳役。劳役或有期限,但除非在遇赦等特殊情况下,他们通常都丧失了重回故里的自由。这种不能回乡的惩罚的严重性,对得返乡里则死无所恨的汉人来说是不难想象的。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