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天下一家:皇帝、官僚与社会

天下一家:皇帝、官僚与社会

  • 字数: 5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邢义田
  • 出版日期: 2011-01-01
  • 商品条码: 97871010622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08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邢义田先生长期在秦汉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继承劳榦、陈槃等先贤学术传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成绩卓著,享誉中外。
《秦汉史论著系列》收录作者的主要著述,编为四册。全书围绕秦汉以皇帝为核心的官僚体制及其价值观的主题,着重从社会特质和统治体制之间的关系、官僚人才的来源与训练、官僚体制运作的特色、官僚士人的价值观等角度,进行富有开创性的探索,取得诸多有深度、有独到见解的研究成果,为秦汉史研究的发展和进步作出重要贡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天下一家(皇帝官僚与社会)》就是其中的分册。
目录
中国皇帝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皇帝制度的出现
  二、天下为家
  三、皇权的运作
  四、皇权的继承与转移
  五、皇帝制度的发展
  六、皇帝与中国社会
  七、皇帝制度的结束及余波
秦汉皇帝与“圣人”
  一、秦始皇与“圣人”
  二、汉代皇帝与“圣人”
  三、汉代的“圣人名单”
  四、汉世有无“圣人”?
  五、余论
从古代天下观看秦汉长城的象征意义
  一、古代天下观的形成
  二、秦汉长城的象征意义
  三、结论
汉武帝在马邑之役中的角色
  一、《新序》与《汉书》之关系
  二、《史记》、《汉书》书法
  三、结论
    附录一至附录九
母权·外戚·儒生——王莽篡汉的几点解释
  一、母系社会遗痕?父系社会中的母权?
  二、“家天下”政治结构中的皇后和母后
  三、外戚与皇帝
  四、成帝与王氏的兴起
  五、外戚政治与王莽篡汉
  六、王莽的另一面:理想与野心兼具的儒生
  七、禅让传贤的时代空气
东汉光武帝与封禅
  一、为人忽略的《封禅仪记》
  二、《封禅仪记》中的光武封禅
  三、封天石碑里的“意底牢结”(ideology)
  四、后世诸儒眼中的封禅和对光武封禅的评论
  五、结论
从比较观点谈谈秦汉与罗马帝国的“皇帝”
  一、名号
  二、权力的来源和性质
  三、皇帝权力和地位的转移
  四、皇帝的角色与人民
  五、皇帝与社会文化传统
    附录  米拉著《罗马世界中的皇帝》读后
允文允武:汉代官吏的一种典型
  一、引言:制度、心态与典范
  二、汉代的官吏典型。
  三、结论:连续与变局
    附录一  两汉人征引兵法辑抄
    附录二  东汉护羌校尉表
东汉孝廉的身份背景
  一、引言
  二、东汉孝廉个案的搜集与整理
  三、东汉孝廉的身份背景
  四、结论
    附表一  东汉应选孝廉估计表
    附录一  东汉孝廉题名录(及补遗)
    附录二  东汉孝廉家族仕宦表
东汉察举孝廉的年龄
论汉代的以貌举人——从“行义”旧注说起
  一、“行义”旧注
  二、德性与容貌
  三、汉代的以貌取人
从战国至西汉的族居、族葬、世业论中国古代宗族社会的延续
  一、前言
  二、族居与族葬
  三、世业
  四、结语:古代宗族社会的延续
汉代的父老、惮与聚族里居——汉侍廷里父老佯买田约束石券读记
  一、石券的发现与内容
  二、父老
  三、惮
  四、聚族里居
汉侍廷里父老惮买田约束石券再议
  一、石券的释读
  二、单印和公社说
  三、汉代有无里三老和里长?
  四、结论
秦或西汉初和奸案中所见的亲属伦理关系——江陵张家山二四七号墓《奏谳书》简180—196考论
  一、《奏谳书》简180—196校读、讨论与语译
  二、和奸案背后的亲属伦理关系
  三、结论:待决的课题——“准五服以制罪”以前法律中的亲属关系
从尹湾出土简牍看汉代的“种树”与“养老”
  一、西汉东海郡集簿“春种树”别解
  二、老者受鸠杖不迟于西汉考
东汉的方士与求仙风气——肥致碑读记
《太平经》对善恶报应的再肯定一承负说
  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二、汉人对天道的怀疑
  三、《太平经》的承负说
《太平经》里的九等人和凡民、奴婢的地位
  一、《太平经》里的九等人
  二、《太平经》作者眼中的凡民和奴婢
  三、“夫民,合而听之则圣,散而听之则愚”?
摘要
    5.死后哀荣:以允文允武为典型
     与汉代墓葬相关的墓室、祠堂、碑、神道、阙等等无疑是一个整套的设计。要理解这一整套设计的功能和目的,我认为不能离开安顿死者和安慰生者这一基本点。所谓安顿死者,是指如何使死者平安和如其所愿地进入死后或不朽的世界;所谓安慰生者,是指如何使生者适当地表达他们和死者的关系,并使在生死两界的人保持一种他们所共同期待的互动和关系。墓和祠堂、随葬品和碑刻、壁画和砖石雕饰等无非都是为了这一基本目的而服务。关于这一点过去已有学者十分适切地提出过,无须多说。这里要强调的是文字性的墓碑、题记和图像性的壁画或砖石雕饰,在功能上基本一致,都在于帮助、保护、纪念或赞颂死者,也同时安慰生者。
     以我在另一篇论文所谈的胡汉战争图来说,此图有多重寓意,出现在祠堂也出现在墓室中。它是以一种格式化的图像语言来赞颂死者,也是以一种格式化的形式象征死者能在众神的协助下扫除障碍,顺利升仙或进入死后世界。就前者而言,它和讲经图、养老图等都在表现死者符合文武兼备的典型。如果我们稍稍检查一下东汉中晚期的碑刻,就可以发现两者背后观念和价值的一致性。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