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团队创新支持系统理论方法及应用

团队创新支持系统理论方法及应用

  • 字数: 327.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张朋柱 等
  • 出版日期: 2011-01-01
  • 商品条码: 97873130691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5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团队创新支持系统理论方法及应用》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533030和70271025)的研究专著,主要针对我国大型科研院所和企业技术研发与经营策划中心,面向任务的创新团队普遍存在的研究开发速度难以提高、缺乏有效促进手段的问题,阐述了任务导向的团队创新记录、知识仓库构建、知识创新过程展示、知识创新程度评价等理论和方法,设计了团队创新激励机制,提出了支持团队创新的系统模式和促进团队创新的有效方法。
《团队创新支持系统理论方法及应用》?读者对象为从事团队创新管理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团队创新支持系统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团队创新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成果概述
1.4 本书的组成结构
参考文献

第2章 团队创新的媒介选择模型
2.1 引言
2.2 媒介选择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
2.3 TAM-CMC模型的提出
2.4 实证研究及统计分析结果
2.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团队信息的记录模式选择模型
3.1 引言
3.2 相关研究综述
3.3 团队活动信息记录模式
3.4 团队信息记录模式的适用性模型
3.5 适用性模型在团队创新中的应用
3.6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团队创新的知识仓库体系结构及其应用
4.1 引言
4.2 知识仓库的系统结构
4.3 知识仓库中知识和任务关系结构
4.4 知识仓库分析与设计
4.5 天苑软件公司知识仓库的应用模式
参考文献

第5章 面向任务的知识结构及其可视化
5.1 引言
5.2 相关研究综述
5.3 面向任务的知识结构
5.4 面向任务的知识结构动态可视化
参考文献

第6章 面向任务的团队信息组织与关系自动识别
6.1 引言
6.2 相关研究综述
6.3 以任务为中心的团队信息组织
6.4 团队信息关系识别模型
6.5 信息关系自动识别在团队创新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7章 团队创新中人?结合的潜在创新点识别
7.1 引言
7.2 相关研究
7.3 人机结合的潜在创新点识别模型
7.4 团队创新知识的预处理
7.5 人机结合的潜在创新点识别模型的实现
7.6 人机结合的潜在创新点识别模型的应用
7.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人机结合的团队创新潜在创新点选择
8.1 引言
8.2 相关研究
8.3 人机结合的潜在创新点选择
8.4 主意的初步分类
8.5 面向任务的主意综合评价
8.6 专家群体决策
8.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团队创新中创新点进化及其可视化
9.1 引言
9.2 相关研究
9.3 创新点进化模型
9.4 创新点进化过程的可视化
参考文献

第10章 团队成员的创新价值评价及其激励方法
10.1 引言
10.2 相关研究综述
10.3 团队成员的创新价值评价
10.4 团队成员的创新激励方法
参考文献

第11章 综合集成团队创新支持系统设计和原型开发
11.1 引言
11.2 相关研究和需求描述
11.3 团队创新支持系统的设计
11.4 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参考文献

第12章 团队创新支持系统应用研究
12.1 TCSS在华东电网规划系统研发团队的应用研究
12.2 TCSS在注塑产品开发团队创新的应用研究
摘要
    (2)团队中部分成员邀功请赏时的据为己有行为。即团队中担任负责人或起联络作用的个别成员将团队其他成员的创造发明均以自己为主要发明人的名义向主管部门汇总报告,这就导致了团队有不同创新潜力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
    (3)团队成员薪金分配机制的论资排辈行为。即团队成员的收入待遇主要以学历、职位及进入所在组织的年数等资历因素确定,至多再加上级主管和同事的主观评议结果进行微调,但无法根据团队成员的实际贡献来定,这无疑影响了团队成员知识创新过程中的时间和精力的积极投入。
    (4)创新成果奖励的主观行为。由于缺乏创新记录的事实依据和创新程度的客观评价,许多重要创新成果的奖励难以让团队每个成员都感到公平,只能依照排名的顺序人为地实施奖励。
    (5)创新团队成员间的非合作甚至有害冲突行为。由于团队成员薪金分配的论资排辈行为、部分成员的搭便车行为和邀功请赏时的据为已有行为,造成团队成员的创新协作难以顺利进行,总是伴随着或多或少阻碍达到创新任务目标的非合作行为,甚至发生严重影响创新任务尽快完成的恶性冲突。
    (6)创新资源与创新成果的流失及高能力创新人才的出走。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激励办法,有个别团队成员利用所在单位的创新资源干私活,有的甚至把单位的创新成果变相卖给其他企业,从中获利。更有甚者,高能力创新人才出走,另寻发展机会,造成本单位竞争能力的下降。
    从上述六种现象,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科研院所与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在研究开发创新团队的管理上出现的问题是很好突出的,并且严重地制约了这些组织核心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发展支持团队创新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