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变道

变道

  • 字数: 215.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作者: 赵永利
  • 出版日期: 201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130695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变道》:行走社会的三根“救命毫毛”:圆通做人灵活做事高明做局,圆通做人——少吃亏多享福的处世哲学、灵活做事——难事变易事的南山捷径高明做局——步步做大,双赢制胜的“法宝”。
做人变道:守住做人底线,变通处世规则
做事变道:固执死板事难成,灵活变通好做事
做局变道:做局贵在以变应变, 
内容简介
《变道》写到:世之初,性本变;性相近,习相远;苟不变,性乃迁;变之道,贵以专。纳兰性德有一句词:“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世道和人心本来就是变幻莫测的。在变化无穷的人世行走,墨守成规。不改变自己的做人、做事、做局策略,只会碰壁。 
目录
做人篇:守住做人底线,变通处世规划
世道在变,人心也在变。先贤提倡的做人处世哲学,有些已不合时宜。带着这些哲学走四方,往往会处处碰壁:一味追求远大理想,却被现实碰得头破血流;处世只方不圆或只圆不方,难免成为众矢之的;交友不加选择,身边有了损友,还不提防,以至于上了“贼船”;受面子驱使,丢掉了实实在在的“里子”,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都是不善变通惹的祸。在瞬息万变的社会里,将老祖先的处世规矩奉为“金科玉律”,处处受挫的人们该醒醒了,迅速改变处世规则,别再使自己成为被欺骗和被伤害的人了。
第一章 改变价值观,不当清苦圣人,做个幸福凡人
1.放弃“平天下”的大理想,追求“齐家”的小理想
2.“自私”有时未必是贬义词,需要客观去理解
3.如果实在没啥远大志向,就踏踏实实去赚钱
4.人本趋利,“财迷”不一定是坏人
5.意思比意义重要,自己活得滋润就好
6.“仁义道德”要分对谁,对待恶人就以牙还牙
7.不要老想着做“对”的人,要做一个“舒服”的人

第二章 改变处世观,不做众矢之的,保持单纯自我
1.想钻进某个圈子,就必须把自己“变形”
2.铜钱是外圆内方,做人也要向它靠拢
3.为了得到“里子”,必须舍弃“面子”
4.脸红心跳腼腆不好意思?你OUT了
5.“小聪明”越来越不招人待见,大智若愚才是真聪明
6.诚实是美德,但是某些时刻必须说谎
7.无法改变事情,可以改变心情
8.不要苛求绝对的公平,合理的交换更让人踏实

第三章 改变交际原则,不害人,但是要利己
1.朋友的界定已经变得越来越宽泛
2.跟你谈理想的人,也许是崇高,也许是忽悠
3.面对竞争对手,你的“善心”就要让位于“野心”
4.你不主动伸手,没人硬塞给你钱
5.友谊是会变质的,千万要提防
6.“零和”时代已经过去,“双赢”时代悄悄降临

做事篇 固执死板事难成,灵活变通好做事
生活中,你是否经常喋喋不休地抱怨:“苍天不佑我做事”,将做事失败归咎于客观原因。如果是这样,请仔细想想:你是否头脑一根筋,做起事来不撞南墙头不回;你是否单枪匹马,像苦行僧一般,在事情的迷宫里痛苦辗转;你是否死守着陈旧的观念不放手,并将它们视为“法宝”……如果是这样,就不是苍天的错,而是你的错。现在都什么时代了,还一味地抱残守缺,固执死板?要想成功,窍门只有一个:改变思维方式、改变做事方法、改变陈旧观念。
第一章 改变思维方式,必要时以退为进,以守为攻
1.你的目标,曲线前进也不错
2.与其泛泛学习“知识”,不如掌握一技之长
3.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可能得到惊人效果
4.给自己充电是对的,但是不能盲目追求学历和证书
5.兴趣是优选的老师,也可能是你的时间杀手
6.天才=99%汗水+1%灵感,1%的灵感起着决定性作用

7.细节决定成败,你必须掌握确保细节不出纰漏的方法
8.在错误的方向上停下来,这就是进步
9.心怀梦想固然重要,强大的行动力却是重中之重

第二章 改变做事方法,自己做不成,及时请来救兵
1.“不求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低头拉车不看路是傻瓜,找高人指点才正确
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4.跟陌生人讲话,或许有意外惊喜
5.自己的智慧毕竟有限,不如找些才华横溢的人为你所用
6.打工不是为老板卖命,而是借助老板上位
7.“赌”或许是件好事,因为创业者需要勇气和魄力
8.三流计划一流执行,远远好过一流计划三流执行
9.把握机会,更要识别机会

第三章 改变陈旧观念,跳出观念束缚.听从自己的心声
1.好马不吃回头草,主要是因为回头草不够好
2.铁饭碗带不来好生活,砸碎它或许是个好主意
3.老一辈的“碎碎念”就抛到脑后吧
……
做局篇 以变应变,做局之术 
摘要
    以说,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智慧的人,就要改变显摆自己的做法,学会藏巧露拙。
    大凡爱耍小聪明的人,总喜欢在别人面前曼摆自己。他们认为自己有才华,便恃才放旷,尾巴翘到天上,这样的人自认为盖世无双、智慧绝伦,然而这只能算刻意做作,并不是真正的大智慧。
    三国时期的杨修就是一个喜欢耍小聪明的人。他在担任曹操谋士时,有一次,曹操建造花园,动工前工匠们请曹操看花园工程的设计图纸,曹操看了二话没说,只是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了解其中的意思,都去问杨修。杨修说:“丞相嫌园门设计太大了。”工匠们按杨修的提示将方案修改了。曹操见改造后的园门,心里十分高兴,问工匠们如何知道自己的心意,工匠们说多亏杨主簿指点。曹操口中赞扬杨修,心里却嫉恨杨修的才华。
    还有一次,塞外有人给曹操送来一盒酥饼,曹操尝了一块儿,便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杨修看后,连忙将盒子打开,并将盒里的酥饼分给将士们吃。曹操看到酥饼盒空了,便问杨修原因。杨修对曹操说:“我是按主公的意思办的呀!主公是让一人吃一口酥呀!”曹操听后,虽然没说什么,但是心里已经对杨修产生了反感。
    恃才放旷的杨修虽然引起了曹操的嫉恨,但是他仍然不懂得收敛,卖弄小聪明的做法越来越明显了。
    曹操平汉中时,接连吃败仗。想进兵,又怕马超拒守。想收兵,又害怕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绝。适逢庖官进鸡汤,曹操看见碗中鸡肋,沉思不言。这时夏侯悖入帐,请示夜间口令,操随口回答:“鸡肋!”杨修见令传鸡肋,便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将士们问怎么得知魏王要回师,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道魏王退兵之心已决。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魏王班师就在这几天,故早准备行装,以免临行慌乱。”曹操早已忌恨杨修才高于己,今见杨修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便以扰乱军心定罪,将杨修杀了。
    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恃才放旷,耍小聪明,在“上司”面前显摆自己,从而使得曹操忌恨。可见,臭显摆的只不过是小聪明而已。
    与臭显摆的人相反,有大智慧的人则常常显得很笨拙,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战国末期,秦国大将王翦奉命出征。出发前他向秦王请求赐给良田房屋。
    秦王说:“将军放心出征,何必担心呢?”
    王翦说:“做大王的将军,有功*终也不会得到封侯,所以趁大王赏赐我酒饭时,我也大胆请求赐予我田园,作为子孙后代的家业。”
    秦王大笑,遂答应了王翦的要求。
    王翦来到潼关,又派使者回朝请求良田。秦王爽快地答应了,手下的心腹苦苦相劝王翦。王剪屏退左右,坦诚相告:“我并不是贪婪的人,因为秦王多疑,现在他将全国的部队交给我一个人指挥,心中必有不安。所以我请求多赏田产,名为子孙计,实为安秦王的内心。这样他就不会怀疑我造反了。”
    常言讲得好:“伴君如伴虎。”王翦知道,秦王授予自己兵权的同时,也在提防自己造反。所以,他在秦王面前表现得“大智若愚”,既打消了秦王的疑虑,又保全了自身。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