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史通》与先唐典籍

《史通》与先唐典籍

  • 字数: 37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马铁浩 著
  • 出版日期: 2010-12-01
  • 商品条码: 978701009522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68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刘知几《史通》成书于唐代官方经史之学统一之后,依仿汉魏子书之体创为一家之言,疑古惑经,扬榷群史,成为官学一统时代的批判者。然而,批判史家刘知几仍不免濡染于时代之学风,在对先唐典籍的批评史,表现出儒家正统经史之学的深刻影响。
本书以《<史通>与先唐典藏》为题,从文献学出发,探讨《史通》的学术思想渊源。在其批判性背后,通过对四部之学知识形态的考察中,烛照出刘知几的儒学史家本色。
作者简介
马铁浩,1979年生,河南汝阳人。文学博士。现为河南理工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 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在《史学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目录

导论:儒家史学的知识形态
第一章 刘知几的四部之学
第一节 刘知几与初唐经学
第二节 《史通》的史籍流别观
第三节 作为子书的《史通》
第四节 文学的历史观与历史的文学观
第二章 以史论经与经论史
第一节 《疑古》篇接受史与古今学术变迁
第二节 以史论《春秋》与古文经学
第三节 以“例”论史及其学术渊源
第三章 编年体兴衰的政治意蕴与学术基础
第一节 编年体兴衰与政治之关系
第二节 《竹书纪年》的意义
第四章 初唐史学中正史与霸史的确立
第一节 伪史、霸史、载记
第二节 十六国史的正伪问题
第三节 南北朝史的正伪问题
第四节 刘知几以霸史为正史?
第五章 正史视野中的“杂述”
第六章 刘知几的天人之学
结语
附录一 《史通》引书目录
附录二 《史通》研究论文论著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与思想基础,展开对儒家史学知识形态的讨论。
     (一)文献学:从目录学出发
     探究《史通》与先唐典籍的关系,古典目录学是一个重要途径。《史通》引述典籍三百四十余种,以史籍为主,旁及经、子、集三部,汉魏六朝以来史学的繁荣发展,在《史通》中得到了集中反映。在其成书的有唐一代,能对先唐学术尤其是魏晋南北朝学术作一总结者,惟有《隋书,经籍志》。尽管刘知幾主张废除艺文志,对《隋志》多有批评,但《隋志》仍是研究《史通》征引典籍的一个重要参照。本文的章节结构即建立在与《隋志》的比较之上一第一章《刘知幾的四部之学》,从经、史、子、集〈文学)四个方面综括刘知幾之学,其中第二节《〈史通〉的史籍流别观》对《史通》史籍观的认识,正是从与《隋志》史部比较中得来的。刘知幾在《古今正史》、《杂述》二篇中的叙述,相当于一部简略的唐前史学史。以《古今正史》篇的正史观与《隋志》史部比较,《史通》之特色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以经人正史;第二,以编年体人正史;第三,以霸史为正史。由此而有第二章《以史论经与以经论史》、第三章《编年体兴衰的政治意蕴与学术基础》、第四章《初唐史学中正史与霸史的确立》。以《杂述》篇的史籍观与《隋志》史部比较,则有第五章《正史视野中的"杂述"》。可以说,《隋志》是本文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参照,从目录学出发,决定了本文的文献学根基。
     (二)学术史:探寻学术的边界
     刘知幾不是专攻一经的儒生,他的史学批评亦不限于史学一隅。本文所言刘知幾的四部之学,是刘氏之学求通的一个明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