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中共高级干部自述
字数: 275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01-01
商品条码: 9787503544088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79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
¥3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当我们歌颂英雄,赞叹那些开国元勋的惊人业绩时,我们常常是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我们也会常常涌起一种冲动要去探究他们的人生起点。他们有如此弘大的理想,如此不屈的求索毅力,如此撼人的牺牲精神,如此令人敬佩的伟业,是与他们的家庭背景和其青少年时代的经历分不开的。
《中共高级干部自述》是一部回忆集,通过收录的、周恩来、朱德等37位党政军高级干部对自己家世、少年及青年时代生活经历的回忆,向世人展现了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求索中奋进的心路历程。尽管他们有着不同的出身,历经不同的磨难,但最终都确定了同一个信仰——共产主义,选择了同一条道路——为穷苦百姓的翻身解放而奋斗。
目录
邓子恢:这是我以后向往革命的社会基础
邓颖超:我的生活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件事影响了我的一生
王首道:我生命旅途中的一个重要转折
叶 飞:从此终生献身于革命事业
吕正操:“超”改为“操”意思是操练好了打日本
江 华: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开始了革命生涯
刘 英:庆幸自己走进了一片新天地
伍修权:这一天是我一生中的第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
套 焦:生产知识和革命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何长工:从湖南到北京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
宋任穷:我在这里接受了革命的启蒙教育
杨成武:他引导我走上了革命的征途
杨得志:我第一次感觉到我们中国人的力量
陈再道:做主宰自己命运的革命人
肖劲光:我逐渐知道了中国和世界
余秋里:我深深感受到人世间的不平等
李德生:这是我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
林伯渠:我一生的职业就是革命
周恩来:人走上革命道路不是先天的
: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社会职业
徐海东:我有一种革命的要求
聂荥臻:这是我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堂政治课
秦基伟:我决心丢掉这个家走革命路去
耿 飚:我带着寻找“宝山”的童话般的幻想离开了家乡
萧 克:我第一次知道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激动人心的学说
黄克诚:这是我一生中的一个转折点
康克清:当女兵成为我不可动摇的决心
程子华:开始从单纯的爱国主义转变为信仰共产主义
粟 裕:我离家出走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了
彭德怀:幼年的遭遇鞭策我不要腐化
廖汉生:我第一次知道了共产党
蔡 畅:我很钦佩和我哥哥
谭 政:我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开始不满
谭启龙:这一天成了我一生中值得纪念的日子中的第一个
赛福鼎?艾则孜:我始终怀有一种神圣而念念不忘的感情
:这是一个有着一部奋斗史和辛酸史的家
摘要
我1893年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我父亲的名字是毛顺生,我母亲出嫁前的名字是文七妹。
我父亲是一个贫农,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而被迫当兵。他当了很多年的兵。后来,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通过做小买卖和别的营生,用心节约,积下一点钱,买回了他自己的田地。
这时我家成了中农,拥有15亩田地。这些田地每年可以收60担谷。一家五口,每年食用共35担——即每人7担左右——有25担剩余。利用这个剩余,我父亲又积蓄了一点钱,过了一段时间又买了7亩地,这就使我家具有“富”农的地位了。我们当时每年可以收84担谷。
我10岁时家中有15亩地,一家五口人,我父亲、母亲、祖父、弟弟和我。我家买了外加的7亩地后,我的祖父去世了,但是又添了一个弟弟。然而我们每年仍然有49担谷的剩余,依靠这剩余我父亲就不断地兴旺起来了。
当我父亲还是一个中农的时候,他开始做贩运谷子的买卖,从而赚了一些钱。他成为“富”农之后,就把他的大部分时间用在做这个买卖上。他雇了一个长工,并且让孩子们和妻子都到地里劳动。我6岁就开始干农活了,我父亲并没有开店,他只是从贫农们那里把粮食买下来,然后运到城里卖给商人,在那里他可以得到较高的价钱。在冬天碾米的时候,他便加雇一个短工在地里劳动。所以这个时候我家就有七口人吃饭了。我们家吃得很节省,不过总是够吃的。
我8岁那年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里读书,一直在那里读到13岁。清早和晚上我在地里劳动。白天我读儒家的《论语》等四书。我的国文老师是一个对学生要求苛刻的人。他粗暴严厉,常常打学生。因为这个缘故,我10岁时曾经逃离学校。我不敢回家,怕挨打,便朝县城的大致方向走去,以为县城就在什么地方的山谷里。我流浪了3天,最后还是被我家的人找到。我这才知道我这次旅行只是在兜圈子,走了那么久,离我家大概才8里路。
可是,我回到家里以后,想不到情况会有点改善。我父亲稍微比过去体谅些了,老师的态度也比较温和些了。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是一次胜利的“罢课”呵。
我刚识了几个字,我父亲就让我开始记家里的账。他要我学珠算。由于我父亲对这事很坚持,我就开始在晚间记账。他是一个严厉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如果没有账可记,他就叫我去干农活。他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常常打我和我的弟弟。他一文钱也不给我们,而且给我们吃最次的饭菜。他对雇工们作了让步,每月逢十五在他们吃饭时给鸡蛋吃,可是从来不给肉吃。对于我,他既不给肉也不给蛋。
我母亲是个仁慈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都愿意接济别人。她同情穷人,并且当他们在荒年里前来讨米的时候,常常送米给他们。但是,如果我父亲在场,她就不能这样做了。我父亲是不赞成施舍的。我家为了这事曾经多次发生争吵。
我家分成两“党”。一个就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我母亲和弟弟组成。有时甚至于连雇工们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她批评了任何公开动感情和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但我到了13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利用我父亲所引以为据的经书上面的话来同他进行辩论的好办法。我父亲喜欢责备我不孝和懒惰,我就引用经书里关于长者必须慈爱的话来回敬他。针对他指责我懒惰,我反驳说,年长的应该比年轻的干得更多,我父亲年纪比我大两倍多,所以应该多做工作。我还说:等我到他这样年纪的时候,我会比他勤快得多。
这个上了年纪的人继续“积聚财富”,在这个小村子里被认为是发了大财。他自己不再买进土地,但却典进了很多别人的田地。他的资产增加到了两三千元。
我的不满增加了。在我们家里,辩证的斗争不断地发展着。有一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在我大约13岁的时候,我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我们两人当着他们的面争论起来。父亲当众骂我懒而无用。这一下激怒了我。我回骂了他,接着就离家出走。我母亲追着我想劝我回去。父亲也追上来,边骂边命令我回去。我跑到一个池塘边,并且威胁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进水里。在这种情况下,停止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都提出来了。我父亲坚持要我道歉并磕头认错。我同意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跪一只脚磕头。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我从这件事认识到,当我用公开反抗的办法来保卫自己的权利的时候,我父亲就软了下来;可是如果我保持温顺的态度,他只会更多地打骂我。
回想起来,我认为我父亲的严厉态度到头来只是自招失败。我越来越恨他,我们建立了一条真正的统一战线来反对他。同时,这大概对我也有好处,它使我在工作上非常勤快,记账也仔细了,免得被他找到把柄来批评我。
我父亲上过两年学,认识的字足够记账之用。我母亲却接近不识字。两人都是农民家庭出身。我是家里的“学者”。我读过经书,可是并不喜欢经书。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岳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那是在我还很年轻的时候瞒着老师读的,老师憎恨这些禁书,并把它们说成是邪书。我经常在学校里读这些书,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经书把它们盖住。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样做的。许多故事,我们几乎都可以背出来,而且反复讨论过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们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而且经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为这些书对我的影响大概很大,因为这些书是在易受感染的年龄里读的。……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