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征尘杂酒痕:《高山下的花环》拍片笔记

征尘杂酒痕:《高山下的花环》拍片笔记

  • 字数: 221.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武珍年
  • 出版日期: 2011-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906959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1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征尘杂酒痕:<高山下的花环>拍片笔记》内容简介:一个人的转身,是一个时代的离去。当谢晋导演驾鹤西去,相信许多人都会油然而生同样的感念。谢晋的离开,不仅是中国电影界的巨大损失,也令中国当代文化界为之深深悲恸。作为一位怀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功勋导演,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谢晋的电影创作时刻与国家民族命运共沉浮,以镜头为笔,坚持严肃的现实主义原则和人道主义精神,包含着追求真理的热情与知识分子的灵魂反思,全景式的展现出社会历史变迁和民族精神风貌,铸造起一座铭刻当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和民族心灵史的电影丰碑。 
作者简介
武珍年(1942-),山西文水人,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导演系毕业,1963年入上影任导演。电影《假女真情》获广电部1991年很好故事片奖;电视剧《魔宫》获全国电视录像片金奖,《结婚一年间》获第三届上海靠前电视节大奖提名,《女人们》获1992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五个—工程入选作品”奖,《看不懂啦,女儿们》获第二届飞天奖,个人获很好导演奖。 
目录
前言(为谢晋导演六十年从艺纪念而作)
《高山下的花环》故事梗概
《高山下的花环》片头字幕(节选)
《高山下的花环》片尾字幕(节选)
拍片笔记
筹备阶段之修改剧本
筹备阶段之选择演员
筹备阶段之导演设计
筹备阶段之演员排练
筹备阶段之拍摄前准备
拍摄阶段
2009年的后记(为纪念谢晋导演逝世一周年而作)
附录
《谢晋对演员的选择和指导》——《高山下的花环》艺术总结
《随谢导拍片》——《最后的贵族》艺术总结
《谢晋琐事》 
摘要
    从业人员还分什么三六九等观看所谓甲乙丙分级的影片,据说素质不同接受的程度就应该不同,分级成了个政治身份的象征,可见“”的余毒何其深,为此伤了不少人的心!
    到了20世纪末,真可谓是斗转星移,人变事迁。外国参考片的观摩居然不吃香了,组织的研讨会,也成了明日黄花,剩下的仅是个寥寥数人的冷清场面而已。其实,看外国影片的人不是少了,而是多得你已无法计算,因为只要你家里有VCD、DVD就可以观摩,而且还可以是喝着咖啡,搂着情人,享受天伦地看,或和知己朋友,品着洋酒,切磋技艺地看,总之,和过去的紧张神秘形成了鲜明对照,谁都可以堂而皇之优哉游哉地来品尝欣赏了。既然可以如此这般地“观摩”,那又何必去挤公共巴士感受塞车的体验呢!
    然而,不管是什么观摩方式,什么观摩心态,可有个事实是不争的。那就是无论我们电影人怎么辛苦,怎么努力,就是还不能把好莱坞,或者是欧洲,或者干脆是小国伊朗的一套,学到手,或者没有接近学到手,至少像我这样愚笨的人大有人在,否则国产电影没人看的境遇就无法解释。说是有心理障碍,可以理解,因为意识形态不同嘛!可是其中的某些元素配置方法,就像中成药抓药那般地配料还是可以剥离出一些来学的。据我个人观摩的经验,我们电影人中有相当一部分看电影几乎如同一般观众那样,仅从情绪上、感官上来接受,结果往往是看了无数的参考片,依然不明白外国影片成功的奥秘。应该说,外国影片,尤其是好莱坞影片,无论在剧本写作,还是影片制作,乃至后期发行上都是有奥秘可探寻的。在这一点上我头脑还算是清醒的,并不在心理上加以排斥。但是真要探究出其奥秘,并加以运用就不那么容易了。举个例子。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