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节俭的发展

节俭的发展

  • 字数: 24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戴星翼
  • 出版日期: 2010-12-01
  • 商品条码: 978730907800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61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正面临着一种“两难”局面:一边是对高经济增长速度的依赖,另一边是资源和环境的约束。
    《节俭的发展》所要应对的问题,是如何妥善处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然而,维持快速经济增长、逐步改善环境质量、克服资源瓶颈等目标之间,似乎存在某种“天然”的矛盾。《节俭的发展》从回顾历史上有关“节俭”的政治、经济主张入手,重新检视了“节俭悖论”,阐发了节俭对于缓解资源、环境与增长三者之间矛盾的重要作用,指出中国不能仿效美国大量消耗能源的发展道路,而应提倡一种既环境友好,又能拉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作者戴星翼主张以健康的城市化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并提出应从简单劳动力密集型的粗放式增长转向“人力资本密集型”的发展模式。最后,作者还就如何建设低碳社会和生态文明,作了精辟而又透彻的解说。
目录
第1章  历史的山脊
  1.1  本书指向什么
  1.2  节俭与增长的动力
  1.3  能源与文明
  1.4  如何保持环发关系的平衡
  参考文献
第2章  环发关系的困境
  2.1  走入环发迷阵
  2.2  碳减排的大国责任
  2.3  环发关系的思想分裂症
  2.4  低端经济剖析
  2.5  微笑曲线
  2.6  一线天内看前路
  参考文献
第3章  发展的可持续性
  3.1  发展之本义
  3.2  从发展到可持续发展
  3.3  可持续性的测度
  参考文献
第4章  追求节俭的发展
  4.1  节俭为何关系发展
  4.2  节俭的发展目标
  4.3  美国道路的能源批判
  4.4  反弹效应
  4.5  中国的发达必须是俭朴的
  参考文献
第5章  以健康的城市化缓解环发矛盾
  5.1  以城市化为发展的基本动力
  5.2  拆除城乡壁垒
  5.3  城市化的资源环境损益账
  5.4  追求健康的城市化
  5.5  在城市化进程中缓解我国的土地问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人的发展与增长动力
  6.1  人的发展
  6.2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6.3  中国的人力资本困局
  6.4  人力资本培育:以改造低端劳动力为主体
  6.5  促进人力资本对自然资本的替代
  6.6  人力资本密集型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章  资源的发展
  7.1  破除“一亩三分地”式的资源观
  7.2  反哺自然
  7.3  自然资本的培育主体
  7.4  反哺自然的主要方式
  7.5  反哺自然的综合性投资——日本的经验
  参考文献
第8章  低碳社会与生态文明
  8.1  关于低碳的理念
  8.2  无所不在的碳
  8.3  低碳城市面面观
  8.4  走向生态文明
  8.5  坎坷绿色路
  参考文献
摘要
    (公元前4100—前3000年),我国黄河中游地区已有许多烧制陶器的窑场。其后又在河南"龙山文化"(公元前2500—前1600年)等多处遗址中,发现了用木炭炼铜的现场。至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更以木炭为燃料炼铁,并从此有了铁制农具和工具。
     畜力、风力、水力作为动力的引入,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使得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不仅提高了农村人均可获得的食物能源,而且产生的剩余促进了贸易,并逐渐导致社会的分工和城市的产生,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商业贸易开始发展。而为了保障剩余食物和生产、贸易的正常秩序,产生了军队、刑罚和权力阶层,人类社会开始趋于复杂化,并进入农耕文明时代。
     如果说薪柴是农业文明时期的主要能源,那么化石能源则是推动工业文明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就是机器对人力和畜力的替代。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大量的发明之外,煤炭成为主要的能源是使工业革命得以发展和扩大的主要动力。
     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土地的兼并。圈地运动使得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从而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为大城市和工厂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城市化专家认为:只有农业生产力提高了,大量劳动力才会成为市民。但是,劳动力进入城市并不能接近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由于人类当时的能源主要是木材,而且木材也是主要的建筑材料和手工业原料,城市的发展就受限于其周边地区为其提供木材的能力。伐木和运输木柴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畜力,从而了城市的布局和规模。而由于木材含水率较高,并不是非常有效的燃料,相应地就出现了将木材转换成木炭的做法。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