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下册)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下册)

  • 字数: 988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 作者: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 出版日期: 201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980949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03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央党史研究室集体劳动的成果。介绍了1949-1978年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共分四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949年10月~1956年9月)”“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的内乱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66年5月~1976年10月)”“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1976年10月~1978年12月)”。
目录
    第一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949年10月—1956年9月)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
  一、开启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二、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和实施
  三、中国大陆的统一
  四、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斗争
  五、建立国营经济和新的经济秩序
  六、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第二章  抗美援朝战争
  一、反对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
  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三、朝鲜停战的实现
第三章  完成反封建的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
  一、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二、全社会的民主改革运动
第四章  恢复国民经济与各项建设的展开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方针的贯彻
  二、农业互助合作事业的初步发展
  三、民主建政和民族工作的开展
  四、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和教育文化事业的改革
  五、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六、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
  七、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
第五章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三、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第六章  全面实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大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二、引导个体手工业者走合作化道路
  三、推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七章  过渡时期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实行
  二、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进展
  三、宣传思想工作和文化建设的发展
  四、增强党的团结及审干肃反运动
  五、军队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
第八章  争取有利于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
  一、出席日内瓦会议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出席亚非会议与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二、围绕台湾问题同美国的斗争
第九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一、农业合作化的加速完成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建立
  二、手工业合作化的基本完成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
  四、过渡到社会主义历史任务的基本实现
    第二编  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
第十章  党的八大和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一、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面临的国际形势
  二、的《论十大关系》和一系列新方针的提出
  三、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四、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第十一章  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学说
  二、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整风运动
  三、反右派斗争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二、“”运动
  三、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第十三章  九个月的初步纠“左”和纠“左”过程中的探索
  一、对“左”倾错误的初步觉察
  二、纠正“左”倾错误的初步展开
  三、在纠“左”中对若干问题的新认识
第十四章  庐山会议纠“左”的曲折和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思考
  一、庐山会议从纠“左”到反右的逆转
  二、全党范围的“反右倾”斗争及其严重后果
  三、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问题的探索
第十五章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政治关系的全面调整
  一、调整方针的提出和初步贯彻
  二、七千人大会与全面调整的决策
  三、各领域的全面调整和对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探索
  四、维护民族团结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变革
第十六章  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党的外交方针和中国对外关系
  一、为维护国家主权同美国、苏联进行斗争
  二、中国周边形势的变化和为坚持和平外交政策的努力
  三、与美、苏两大国对抗格局的形成
第十七章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和“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一、国民经济调整的继续和完成
  二、60年代前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业绩
  三、团结一致战胜困难和奋发图强的社会风貌
第十八章  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左”的错误的发展
  一、党的八届十中全会
  二、对国际国内形势的严重估计及其政治影响
  三、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展开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过火批判
第十九章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总结
  一、突出成就和基本经验
  二、探索中的曲折及基本分析
    第三编  “”的内乱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66年5月—1976年10月)
第二十章  “”的发动
  一、“”的导火线
  二、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的发动
  三、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和“十六条”
  四、“”迅速扩展到全国
第二十一章  从“全面夺权”到党的九大
  一、“全面夺权”导致“天下大乱”
  二、中央领导层反对动乱的抗争
  三、“全面内战”和试图控制局面的努力
  四、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二十二章  “斗、批、改”运动与7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
  一、战备高潮与“斗、批、改”运动
  二、7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
第二十三章  反革命集团的阴谋活动及其覆灭
  一、九届二中全会与、江青两个集团矛盾的激化
  二、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第二十四章  批判极左思潮和落实党的政策
  一、“批林整风”运动
  二、落实党的各项政策
  三、批判极左思潮的中断与十大的召开
第二十五章  外交战略的转变和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一、外交工作受到冲击和对外关系的初步修复
  二、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
  三、对外关系新局面的出现
第二十六章  1975年的全面整顿
  一、“批林批孔”运动和批评“四人帮”
  二、挫败江青集团“组阁”阴谋的斗争
  三、主持的全面整顿
  四、对的错误批判导致整顿中断
第二十七章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
  一、“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二、以天安门事件为中心的全国性抗议运动
  三、党在关键时刻扭转危局
第二十八章  对“”十年的基本分析
  一、“”内乱的严重危害
  二、“”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若干进展
  三、“”的历史教训
    第四编  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1976年10月—1978年12月)
第二十九章  “”的结束和“左”的指导方针的延续
  一、揭批“四人帮”运动的开展和“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提出
  二、国民经济的复苏和急于求成倾向的出现
  三、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三十章  拨乱反正的局部进展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一、平反冤假错案和澄清教育科学文艺领域的是非
  二、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三、真理标准讨论对拨乱反正的有力推动
第三十一章  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
  一、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和外交工作的积极成果
  二、改革开放和工作重点转移的酝酿
  三、历史性伟大转折的实现
结束语  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基本经验
后记
摘要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是极其复杂的。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者长期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有的少数民族对人民政府抱有疑虑,有些地方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和反动势力的挑拨,甚至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对立。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由于过去受反动宣传的影响,一部分少数民族上层及信教群众不了解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以至民族问题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而难于处理。另外,各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各种不同社会经济形态并存。在与汉族地区相邻近的地区是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经济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而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则大都分别处在封建农奴制、奴隶制以至原始公社制末期等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各少数民族的政治制度和政权形式也很复杂,有世袭的封建王公、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统治制度,有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家支制度,还有土司、山官、王子、部落头人和千百户制度等等。即使社会制度和汉族地区大致相同的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方面,也和汉族地区有很大差距。因此,各地区开展民族工作的条件极不相同。这个基本情况,决定了新中国建立初期民族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