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

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

  • 字数: 30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摩罗
  • 出版日期: 2011-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907525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3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世纪初期的部分中国精英与西方社会、西方国家有文化和价值认同上的联系,可是在血缘和社会组织上,他们又只能属于中国社会。
这种文化认同与民族身份的矛盾,给他们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分裂。
然而,正是这一代精英人物迅速成为引导中国文化前途的文化领袖,他们所提出的文化战略及其所选择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在时势与政治的促逼下,不断地被单一化并被推向特别,成为日后中国社 会的正统和主流;同时,激烈的社会形态转换与不断革命则使中国基层社会及其所赖以生存的文化遭到越来越多的批判和扫荡。
中国基层人群由此而承受的被撕裂的疼痛,并不比精英人物少一些。
一部分精英人物率先体验到的精神分裂,外化为不同人群之间的文化分裂和社会分裂,中国社会因此而遭遇着广泛的撕裂与疼痛。
当今中国社会日益严重的文化认同危机和价值认同危机,就是这种疼痛的升级版。

 
作者简介
摩罗,本名万松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江西都昌人,先后出版过《耻辱者手记》《自由的歌谣》《因幸福而哭泣》《不死的火焰》《大地上的悲悯》《中国站起来》等著作,以其文字率真,思想敏锐,被读者誉为“民间思想者”。 近年一度搁笔,闭关读书,专注于原始宗教、史前史、人类学、民俗学的研究。一个偶然的机缘促其开始全力关注五百年殖民史与中国近代史,并由此对80年代以来盛行的近代史观进行了全面的审视与反省,对于与近代史密切相关的近现代文学史,也有了不同于以前的体会和认识,遂有《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一书。同时与杨帆合编《太阳的朗照——梁启超国民性研究文选》《月亮的寒光——鲁迅国民性批判文选》《人性的复苏一“国民十牛批判”的起源与反思》。
目录
题词
自序
解题 什么是文化政治学
绪论 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
第一章 国民性批判与“卖矛诱导”体系
 国民性批判中的双重权力关系
 楚人卖矛者与“卖矛诱导”体系
 “卖矛诱导”体系与小圈子利益
 人文文化体系与文化政治学
第二章 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
 小圈子与大圈子的变迁
 文化力量与制度力量相互为用
 人文学术体系与国民性批判
 人文学术体系和法律体系相互为用
 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
 ……
第一编 中国国民性问题的殖民主义陷阱
第二编 国民性批判与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
第三编 《中国人气质》对国民性批判的影响
第四编 国民性批判与底层群体的命运
结论 文化政治学的利益旨归
摘要
    国民性批判的政治制度指向
     在回应西方列强抢掠与屠杀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精英人物最早重视的是如何通过学习侵略者的技术而拥有抵御侵略的能力,后来这种思路发展为旨在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今天的学者习惯于批评这些人思路狭窄,意思是他们不知道从事制度的变革和文化的改造。这种评价乃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代,那些先知先觉者对制度问题已经有朦胧的意识。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军方震惊于英国海军的船坚炮利,曾经一度从事英国军舰的仿造。这本来是“制夷”的一个重要措施。可是,由于军方控制的官办工业制度僵硬、执事官员贪污腐败等原因,造出的军舰达不到技术要求,无法实现预想的航海能力和战斗力。当此之时,先知先觉者魏源就提出,应该严格官办军事工业的发展,严格官员参与经济活动,主张让民间力量从事造船工业。魏源指出,我们需要的不只是军舰,我们还可以建造远洋轮船从事航海运输,随着民间海洋贸易的发展,造船业将会前途无穷①。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