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夜芳华

夜芳华

  • 字数: 344.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作者: 杜涯 著
  • 出版日期: 201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635712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0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北京教授、有名文学评论家谢冕,有名作家刘庆邦,有名作家阎连科,有名文学评论家孟繁华联袂推荐。
内容简介
这里所写的,是千百年来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或将来仍会发生的。
这是一个人的文学实录,也是一篇祭文,这篇祭文写给本文的主人公,也写给那些在大地上像本文主人公一样生活着的人们。
作者简介
杜涯,1968年出生于河南许昌,卫校毕业后曾在医院工作10年,后离开医院,在北京任图书编辑、《诗刊》社编辑等职。幼年开始诗歌及小说的写作,出版有诗集《风用它明亮的翅膀》、《杜涯诗选》,2006年获“新世纪靠前青年女诗人”称号。有小说、随笔多篇。
摘要
    靠前章
    一
    6岁的那年春天,杨道芳开始有了关于人世的记忆。
    她开始记得他们一家人所生活的平房区,横七竖八的狭长的胡同,不同人家的大小不等的庭院,早晨从一些庭院里飘出来的淡蓝色的煤烟,哪户上早班的人家开了大门,骑自行车走在胡同里的声音,自行车的声音消失后,不一会儿又响起了“豆腐脑”、“油茶”的散淡的吆喝声,渐渐地,散淡的吆喝声在胡同里远去,消失在早晨的尘烟里了。
    她记得天大亮后,平房区开始嘈杂起来,远远近近的开门声,生妇们趿拉着拖鞋到胡同里倒垃圾的声音,大人们吆喝孩子到街口去吃早饭然后上学的声音,上班的人们推着自行车出了大门匆匆走在胡同里的声音,有的人在胡同里遇见后会匆忙打个招呼:“哎,老李,前天你说的那事我今天再帮你问问,晚上给你回个话。”“行啊,那就麻烦你了,老徐……”
    这样嘈杂的声音要在8点钟以后才能在平房区渐渐落下去,然后从很远处隐隐传来了公交车售票员报站的声音,宣传车大喇叭里喊出的“”、“火热斗争”的声音,哪个工厂的院子里传出的郭兰英用嘹亮的嗓音唱《我的祖国》的声音,这些声音都是隐隐的,隐隐的,在风里一会儿有,一会儿无,这就是离平房区的人们不太远但也不太近、似乎与他们有关又似乎与他们无关、似乎他们就置身其中但又似乎置身其外的市声和当代生活了。
    杨道芳记得大人们上班走后,四周的嘈杂声渐渐落了下去,平房区恢复了平静。太阳逐渐升高了,一些麻雀在院落里和墙头上喳喳叫着追过来追过去,似乎有着它们自己的小小的纠纷和欢乐。谁家的院子里响起了孩子的打闹声和哭叫声,不一会儿也便止住了。到了10点左右,胡同里按时地相继响起了“小磨香油”、“补锅补盆”、“磨剪子来抢菜刀”的吆喝声,每日相同的吆喝声,永远不变的音调,悠长的音调里似乎有着半生的忧伤,半生的落寞、无奈,半生的知足安乐、平静和接受,然后渐渐地,悠长的音调相继远去了,半生的忧伤无奈,或知足安乐,也远去了,消失了。
    她记得住在平房区的大都是居住多年的被称为“老住户”的人家,许多人家的小院子里都种了遮荫或观赏的花木,种了槐树、桐树、桃树、夹竹桃、石榴树、芙蓉花、迎春花、腊梅等,春来冬往,寒暑交替,这些花木四时无声地开花或无声地凋落,平房区也便常年有了一种平静而又安详的氛围了。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