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论稿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论稿

  • 字数: 45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王杰 著
  • 出版日期: 2011-01-01
  • 商品条码: 978701009161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1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对儒家的早期的政治思想即先秦儒家的政治思想进行系统剖析和梳理,系统论述儒家政治思想演进的一般特征,探讨儒家政治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再现自殷周至战国末期一千多年来儒家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轨迹和演进历程,以揭示儒家政治思想在中国早期政治思想中的地位、作用与影响,并就儒家思想中的贵和尚中文化传统对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儒家政治思想的现代价值等问题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释。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率民而事神:原始宗教政治与神权决定论
  一、原始宗教政治意识:宗教信仰与文化特征
  二、以上帝、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天命神权论
  三、占卜、祭祀与战争:殷商政治生活之根本
  四、巫觋集团:神界与人界关系的沟通者与解释者
第二章 敬德保民:神权政治的衰微与伦理政治思想的萌芽
  一、政治忧患意识:一种新的天命价值观
  二、德政原则:以“敬德保民”为价值核心的政治道德体系
  三、礼制与宗法等级制度
第三章 重人事轻鬼神:伦理政治与人文思想的兴起
  一、传统社会结构的变革及政治价值体系的瓦解
  二、神事与人事:思想变迁与价值转换
  三、民本思潮:奠定儒家民本主义思想基础
第四章 超稳定的仁—礼结构——孔子政治思想体系的构建
  一、天命、人性与政治价值依据
  二、超稳定的仁—礼伦理政治模式
  三、为政以德:德治主义治国模式
  四、政治理想人格与价值目标的实现
第五章 孔—孟内圣思想演进之谱系(上)
  ——曾子的政治思想
  一、孝道观:对儒家伦理思想精髓的体悟
  二、对道德修养的强调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三、曾子与《大学》辨:一个需要重估的原始课题
  四、三纲领学说:对道德主体实践的指导
  五、八条目理论——修己正人的道德政治论
第六章 孔—孟内圣思想演进之谱系(中)
  ——子思的政治思想
  一、子思与郭店竹简、《中庸》:辨析与结论
  二、心性性命论的三重结构:自然、道德与政治层面
  三、正身与正世:儒家德治主义理想的进一步阐释
  四、对尧舜禅让说的论证:终极政治理想的实现途径
  五、构建以“诚”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体系
第七章 孔—孟内圣思想演进之谱系(下)
  ——孟子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学说
  一、时代与思想:社会结构的转换与思想自由的张力
  二、孟子政治思想学说中的六个重要辩题
  三、人性善假设:孟子仁政思想建构的逻辑前提
  四、仁政思想之原则:经济原则与道德原则
  五、仁政思想之核心:民贵君轻的民本政治模式
  六、社会分工理论:以君臣关系为例的个案分析
  七、超凡人圣:自我道德修养及理想人格(圣人)塑造
第八章 孔—易外王思想演进之谱系(上)
  ——子夏的政治思想
  一、子夏生平及其传经
  二、子夏的政治思想体系
  三、子夏对后世的影响及其在儒学目前的地位
第九章 孔—易外王思想演进之谱系(中)
  ——荀子与儒学政治价值观的重建
  一、分化与融合:萄子政治思想产生之时代背景
  二、突破与超越:天人关系新诠解
  三、化性起伪:人性假设及改造人性之途径
  四、社会有机体的构成与人的需要理论
  五、国家学说:君舟民水论与国家纲维论
  六、先王后王并重论及其思想价值
  七、构建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体系
  八、理想人格模式与社会理想目标
第十章 孔—易外王思想演进之谱系(下)
  ——《易传》儒道结合的政治思想
  一、《易传》之成书及学派归属问题考辨
  二、人类社会演进图式与“三材之道”
  三、《易传》与理想人格的塑造
  四、《易传》与主体价值的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巫觋集团既是部落联合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又是文明因素的创造者和积累者。很多文明因素的创造和积累,都与巫觋的活动密不可分,如文字的发明、乐舞、八卦、天文、历算、医学、礼仪等。没有巫觋这一批人类最早的知识者、思想者,就没有中国早期的文明成果。正因如此,殷商时期之巫觋阶层及祭祀、占卜之行为仪式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就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具有极高的社会政治地位。
     由于巫觋的特殊知识、地位和身份以及在当时的国家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巨大特权和极高威望,使得殷商社会的政治结构出现了宗教与政治合而为一、神权与世俗权力合而为一、宗教领袖与世俗政治领袖合而为一的祭政合一的局面。宗教对政治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商王"自己虽为政治领袖,同时仍为群巫之长"①。殷王兼政治领袖与宗教领袖于一身,殷王本身既是国君又是巫师,因而具有绝对的政治权威和神权权威。尽管殷商时期实行祭政合一的政治模式,但在神权与君权之间仍存在着十分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就是说,在共同行使国家职权、维护国家利益方面,二者具有一致性、统一性;但在是以神(上帝)的意志为主还是以君王的意志为主问题上,则存在明显的矛盾斗争。随着国家政治事务的复杂化及社会活动的多样化,国君一人难以同时兼任政治领袖与宗教领袖,于是在殷商中后期产生了政教分离分化的趋势。②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对殷商时期的原始宗教政治与神权决定论思想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殷商是无限的神权政治统治时代,天命神权是国家政治及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一切都是围绕天命神权而展开;殷商人把关注的焦点投放到超越的彼岸世界(精神世界),其政治逻辑就是:天命……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