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元帅传
装帧: 盒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6-08-01
商品条码: 9787801708113
版次: 2
开本: 16开
出版年份: 2006
定价:
¥3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元帅传(礼品珍藏盒)(套装共8册)》:《传》由中央书记处和中央军委批准立项,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组织编写,历时十二载,在采访300多位同一起战斗、工作过的战友和知情人,查阅大量珍贵文献资料和档案的基础上,以生动的文笔再现了元帅在长期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和人民军队建设中,大智大勇、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的形象。书稿由中央军委委托《当代中国》丛书国防军事卷办公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科研部主持审定。为《元帅传(礼品珍藏盒)(套装共8册)》题写书名。
中央军委批准编写的很好不错版本
亲笔题写书名
永远的丰碑 共和国的元帅
内容简介
《元帅传(礼品珍藏盒)(套装共8册)》包括了:《传》、《传》、《传》、《传》、《罗荣桓传》、《聂荣臻传》、《传传》和《传》。是一项反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巩固、发展、繁荣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光辉业绩的宏伟工程。它的主人公包括: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其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传记,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出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卓著的元帅、将领,参与新中国创建大业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各个方面的有名爱国人士,贡献突出的有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劳动模范,以及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靠前主义战士。
这些传记的意义远远超越记述个人生平的范围,它们是新中国开国史、建国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基史、创业史的浓缩,是中华民族一份永远值得倍加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
中央军委批准编写的很好不错版本,
亲笔题写书名!
目录
《传》目录:
第一章 少年有志
第一节 艰难的童年
第二节 小骡子客
第三节 加入中华革命党
第二章 民主革命的斗士
第一节 护国举义到“两把菜刀闹革命”
第二节 征战湘鄂川黔
第三节 经略澧州
第三章 北伐名将
第一节 兴师北伐
第二节 光复鄂西
第三节 山雨欲来时
第四节 击破奉军
第四章 南昌起义
第一节 在风云变幻时刻
第二节 高举义旗
第五章 创建红四军,开辟湘鄂西
第一节 从上海到鄂西
第二节 洪家关举义
第三节 创建湘鄂边根据地
……
第六章 转战大江南北
第七章 第三次“左”倾路线危害下
第八章 屹立湘鄂川黔边
第九章 长征
第十章 挥师抗日
第十一章 挺进翼中
第十二章 巩固战略枢纽
第十三章 联防军司令员
第十四章 保卫抗战胜利果实
第十五章 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十六章 在西南军区
第十七章 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人
第十八章 广泛的国务活动
第十九章 殚精竭虑建设国防
第二十章 蒙难
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
《传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梅水之滨
第一节 童年在雁洋
第二节 丙村三堡学堂
第三节 剪辫子,打“潮勇”
第四节 就读东山中学,立志报国救民
第二章 漂泊南洋与习武云南
第一节 海外谋生
第二节 人云南讲武学校
第三节 与日本教官比武
第四节 质问唐都督
第五节 “把剑长歌气压轩”
第三章 追随孙中山革命
第一节 投奔“援闽粤军”
第二节 随孙中山出巡广西
第三节 护卫大总统脱险
第四节 香港筹款
第五节 参加讨陈战役
第四章 执教黄埔与练兵香洲
第一节 在黄埔军校筹备处
第二节 军校停办风波
第三节 教授部副主任
第四节 连平大捷
第五节 香洲独立营
第六节 参与平定商团叛乱
第五章 东征之役
第一节 淡水之战
第二节 白芒花的争论
第三节 进军潮梅
第四节 梅县县长
第五节 痛悼张民达师长
第六节 平息香洲兵变
第七节 二次东征
第六章 随师北伐与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一节 在总预备队指挥部
第二节 参加南昌之役
第三节 新编第二师代师长
第四节 通电反蒋与吉安暴动
第五节 彷徨武汉
第六节 出任“铁军”参谋长
第七节 投入中国共产党的怀抱
第七章 策应南昌起义
第一节 密议甘棠湖
第二节 巧献“计中计”
第三节 保护“革命火种”
第四节 率教导团南下广东
第八章 到敌人心脏里准备暴动
第一节 留在张发奎身边
第二节 接受党的秘密使命
第三节 调虎离山
第四节 加强起义武装力量
第五节 设法稳住敌人
第九章 广州工农兵起义
第一节 “夜半枪声连角起”
第二节 城区鏖战
第三节 秘密转移到香港
第四节 在莫斯科劳动大学
第十章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
第一节 前往江西苏区
第二节 闽西肃反的困惑
第三节 参与反“围剿”的作战指挥
第四节 红军参谋事业的奠基者
第十一章 在红军学校与东南前线
第一节 挑起办校和作战两副重担
第二节 严于治校
第三节 按实战要求教学
第四节 建立红色据点,开展游击战
第五节 在闽赣军区
第六节 关心战士疾苦
第十二章 万水千山长征路
第一节 保护革命骨干
第二节 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
第三节 在遵义会议的旗帜下
第四节 艰难的雪山行军
第十三章 与的斗争
第一节 北上与南下之争
第二节 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
第三节 过草地的开路先锋
第四节 挫败的阴谋
第五节 “吕端大事不糊涂”
第六节 北上到吴起
第十四章 初到陕北
第一节 东征战役中的中路指挥
第二节 参与筹划西征
第三节 争取东北军与十七路军
第四节 在安塞领导东线工委
第十五章 西安风云
第一节 和平密使
第二节 张公馆的“座上客”
第三节 广泛开展统战救亡工作
第四节 与张学良紧急会晤
第五节 协助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第六节 多方奔走,巩固和谈成果
第七节 主持西安红军联络处
第八节 营救西路军战友
第十六章 辗转奔波为抗战
第一节 在西安继续进行国共谈判
第二节 出席南京国防会议
第三节 营救“政治犯”
第四节 在南京八路军办事处
第五节 迁移武汉
第六节 华南之行
第七节 长沙大火中脱险
第十七章 在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
第一节 训练班的副教育长
第二节 备受欢迎的“游击战争战略家”
第三节 “我来唱一个”
第四节 动员南岳佛道教界抗日救国
第五节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去”
第六节 团结桂系抗战
第十八章 战斗在重庆
第一节 痛斥“平江惨案”制造者的罪行
第二节 与何应钦的交锋
第三节 “叶剑公舌战群儒”
第四节 新四军北移的谈判
第五节 揭露“皖南事变”真相
第六节 身在虎穴,正气凛然
第十九章 延安岁月
第一节 重返军委参谋部
第二节 运筹谋划,持久抗战
第三节 科学预测苏德战争爆发后日军动向
第四节 打一场“政治宣传战”
第五节 同中外记者参观团的友好交往
第六节 与美军观察组谈判
第七节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
第八节 参加党的“七大”
第二十章 在军调部的四百天(上)
第一节 停战令颁发前后
第二节 组建军调部机构
第三节 停战原则谈判的波折
第四节 执行小组的使命
第五节 东江纵队撤退与中原军区突围
第六节 恢复交通线之争
第七节 安平事件
第二十一章 在军调部的四百天(下)
第一节 坚守阵地,岿然不动
第二节 《解放》报事件
第三节 黑暗中的灯塔
第四节 “我们一定会回来的”
第二十二章 领导中央后方委员会工作
第一节 从延安到临县三交镇
第二节 中央的“耳目”
第三节 城工部与外事组
第四节 出席全国土地会议
第五节 临县反“左”
第六节 与群众共甘苦
第二十三章 在华北军大的领导岗位上
第一节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
第二节 统一思想,协调步伐
第三节 为贯彻党的方针而教学
第四节 “搬师请贤”
第五节 教学民主
第六节 物质保障
第七节 教学水平的新高度
第二十四章 新北平市长
第一节 从石家庄到北平
第二节 “联合办事处”主任
第三节 紧张接管
第四节 整顿秩序,恢复生产
第五节 发展科学教育事业
第六节 廉洁奉公
第七节 与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和谈
……
第二十五章 解放广东
第二十六章 开创广州工作局面
第二十七章 建设新华南(上)
第二十八章 建设新华南(下)
第二十九章 主持训练总监部工作
第三十章 开拓军事科学研究(上)
第三十一章 开拓军事科学研究(下)
第三十二章 全军教育训练的新阶段
第三十三章 在动乱中稳定军队
第三十四章 迎着逆流进击
第三十五章 重新主持军委工作
第三十六章 军委扩大会议前后
第三十七章 粉碎“四人帮”
第三十八章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第三十九章 担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第四十章 帅星永远闪耀
后记
《聂荣臻传》目录:
青春篇(1899-1936)
第一章 少年立志,报国图强
第二章 留学欧洲
第三章 在黄埔军校
第四章 参加北伐战争
第五章 在南昌起义中
第六章 参与领导广州起义
第七章 任广东省委军委书记
第八章 在顺直省委
第九章 在中央特科
第十章 到中央军委工作
第十一章 在战争中学习
第十二章 为黄陂和草台岗大捷尽力
第十三章 参加第五次反“围剿”
第十四章 抢占九峰山
第十五章 血战湘江
第十六章 出席遵义会议
第十七章 在危急的日子里
第十八章 谱写英雄史诗
第十九章 抵制的分裂主义
第二十章 激战腊子口
第二十一章 从东征到西征
第二十二章 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
风华篇(1937-1949)
第二十三章 在洛川会议上
第二十四章 平型关大捷
第二十五章 五台受命
第二十六章 建立政权——创建根据地的重要一环
第二十七章 扩大武装力量
第二十八章 开辟冀中、冀东根据地
第二十九章 三次出击平汉路
第三十章 日军“北围五台”的破产
第三十一章 抗日模范根据地(一)
第三十二章 抗日模范根据地(二)
第三十三章 外国人眼中的神秘国土
第三十四章 国际友人在晋察冀
第三十五章 “名将之花”的凋谢
第三十六章 在百团大战中
第三十七章 1941年秋季反“扫荡”战役(一)
第三十八章 1941年秋季反“扫荡”战役(二)
第三十九章 向敌后之敌后挺进(一)
第四十章 向敌后之敌后挺进(二)
第四十一章 情满边区
第四十二章 出席首届边区参议会
第四十三章 回延安
第四十四章 在延安的日子
第四十五章 回到晋察冀
第四十六章 出征绥远
第四十七章 停战期间的整编复员
第四十八章 从大同集宁之战到撤离张家口
第四十九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第五十章 清风店歼灭战
第五十一章 攻克石家庄
第五十二章 来到城南庄
第五十三章 配合辽沈决战
第五十四章 和平解放北平
劲松篇(1949-1992)
第五十五章 在繁忙的日子里
第五十六章 为了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第五十七章 力促绥远方式的实现
第五十八章 工作重点转向抗美援朝
第五十九章 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
第六十章 累倒了
第六十一章 负责军工生产和军队武器装备工作
第六十二章 参与领导制定十二年科学规划
第六十三章 为科学研究事业奠基(一)
第六十四章 为科学研究事业奠基(二)
第六十五章 贯彻以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
第六十六章 签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
第六十七章 主持“两弹”攻关(一)
第六十八章 主持“两弹”攻关(二)
第六十九章 知识分子的知心人
第七十章 科学工作十四条的制定和广州会议
第七十一章 丰收的喜悦
第七十二章 保护知识分子,坚持科学事业
第七十三章 在“二月逆流”中
第七十四章 “杨、余、傅”事件与“华北山头主义”的“黑后台”
第七十五章 在邯郸的日子
第七十六章 揭发错误和警惕“四人帮”的阴谋
第七十七章 谱写新时期的历史篇章
第七十八章 重新参与军委领导工作
第七十九章 继续为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分子呐喊
第八十章 革命传统不能丢
第八十一章 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聂荣臻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
《罗荣桓传》目录: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第一节 童年
第二节 中学时代
第三节 在北京和青岛
第四节 在“五卅”运动中
第五节 从广州到武汉
第二章 投身秋收起义
第一节 通城暴动
第二节 从秋收起义到文家市集结
第三节 三湾改编
第四节 进军井冈山
第三章 从连党代表起步
第一节 在茶陵和遂川
第二节 朱毛会师前后
第三节 在基层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
第四章 古田会议前后
第一节 古田会议以前
第二节 在第二纵队
第三节 深入第三纵队
第四节 在打AB团的日子里
第五章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
第一节 参加第一、二、三次反“围剿”
……
第六章 万水千山
第七章 奔赴抗日前线
第八章 齐鲁大地及时雨
第九章 微山湖畔挽狂澜
第十章 开创鲁南新局面
第十一章 挑峪会议前后
第十二章 严峻的考验
第十三章 冲破指晓前的黑暗
第十四章 一元化领导的历史重任
第十五章 “为反攻和战后作准备”
第十六章 “你们的路线是正确的”
第十七章 指挥大反攻
第十八章 渡指北征
第十九章 艰难创业
第二十章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第二十一章 东北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织者
第二十二章 在辽沈战役中
第二十三章 在平津战役其以后的日子里
第二十四章 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任总政治部主任
第二十五章 在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征途中
第二十六章 思想修养中的重大课题
第二十七章 在“左”倾浪潮袭来的时候
第二十八章 再任总政治部主任
第二十九章 同的一次原则斗争
第三十章 人类庄严一典型
罗荣恒先生大事年表
后记
《传》目录:
第一章 “泥脚文人”的爱子
第一节 家世
第二节 最初的脚步
第二章 川中名将
第一节 将校学堂的优等生
第二节 手执青锋卫共和
第三节 血洒丰都
第四节 护法战争著声威
第五节 讨贼战争多磨难
第三章 举义泸顺
第一节 加人中国共产党
第二节 誓师顺庆
第三节 苦战泸州
第四章 南昌起义的参谋长
第一节 待命武汉
第二节 主持参谋团
第三节 随军南征
第四节 留学苏联
第五章 从白区到根据地
第一节 长江局军委书记-
第二节 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
第三节 红军总参谋长
……
第六章 长征
第七章 到敌人后方去
第八章 厉马太行
第九章 虎狼夹击的岁月
第十章 敌进我进
第十一章 针锋相对
第十二章 鏖战冀鲁豫
第十三章 千里跃进大别山
第十四章 战略展开三回合
第十五章 中原逐鹿
第十六章 决战淮海
第十七章 挥师过大江
第十八章 解放大西南
第十九章 治军必先治校
第二十章 向正规化、现代化进军
第二十一章 尊师重道
第二十二章 三更灯火五更鸡
第二十三章 一九五八年的风波
第二十四章 有口皆碑
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
《传》
《传》
《传》
摘要
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在博古、李德等的错误指挥下接连失利。广昌失守之后,整个战役失败已成定局。
1934年5月间,中央和中革军委设想,准备将红军主力撤离中央根据地,但没有适时作出转变战略方针的决断,转移的准备工作只在极少数中央领导人中秘密地进行。
这时,刚从福建前线调回总部任军委四局局长,兼管军委直属队工作。他到任后,首先从各方面调查了解干部情况,及时地向军委提出了干部配备方案。当时,不少同志因为抵制“左”倾错误,受到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有的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撤职,开除党籍。在转移前,“左”倾错误优选者把这部分被打击的干部看作是“包袱”、“累赘”,想甩掉一批,杀掉一批。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尽优选努力,抵制了这种错误的做法。他亲自找这些同志谈话,深入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深感其中的多数同志是对“左”倾错误领导不满,拥护的好干部,有的人虽然犯过错误,但性质并不严重;有的则是编余干部。他认为,既不能把党的这些宝贵财富视为“包袱”,随意抛弃,更不能随意杀掉。因此,他力主这部分干部应该得到保护。于是冒着再遭打击的危险,仗义执言,尽量设法让他们随军突围转移。当时国家保卫局内部决定,对犯“错误”干部开列了一个留走名单。名单上有五六十个干部,分成A、B、C三类,一类是要杀的,一类是要留在苏区的,另一类是可以参加突围转移的。当保卫局长邓发带着这份名单,征求意见时,叶据理力争,要求尽量少留人,坚决反对杀人。凡是他了解情况的,逐个陈述自己的看法,极力加以保护。名单上有边章伍的名字,被划入要枪毙的一类。说,这个同志我很好熟悉,他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很有学问,军事理论和军事素质比较高,是军队有用之才;他参加宁都起义也是有功劳的,工作很有成绩,他是个好人,怎能把人家列为反革命呢?邓发被说服了,便把边章伍的名字勾掉。此后,与边章伍一起共事多年,从未向边提起此事。当边章武知道了这件事时,激动地向妻子陈宛文说,我这个脑袋是叶参座给保下来的,什么时候也不要忘了他救命之恩!此事一直传为佳话。
就是这样一位悄悄做好事,却从不宣扬自己的人。他在组织人事问题上,一向严守纪律,不随意议论不该议论的事情,不封官许愿,不送人情,充分体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的党性立场。
那张干部“名单”是一个信号。感到问题很好严重,自己有责任保护好一些蒙受冤屈的同志。
在一次讨论如何组织军委纵队的会议上,他向、等军委领导人提出了妥善安置和保护干部的建议和方案,在他的提议下,经过军委批准,组成军委干部团(属随营学校),保留战斗骨干,收编红军大学和其他几所已被撤销的学校中的部分教员、学员和受“左”倾领导打击排斥的所谓“犯错误”的干部和编余干部。这些干部能分配到各个军团和安排在军委机关的尽量安排,随时可以调入。这样,保护了党和红军的一批重要干部,其中就包括萧劲光、郭化若等。这批干部在遵义会议之后,都先后恢复名誉并分配了工作,他们不仅在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大都成为党和军队的不错领导干部。
但是,“左”倾错误优选者对于反对他们主张的干部继续采取能整就整、能甩就甩的办法,进行打击迫害。尽管等主持正义的优选者竭尽全力进行保护,但由于自身处境也很困难,对一些被硬行留下、在当时很有影响的重要干部也爱莫能助,有的甚至是亲密战友,也无能为力。后来回忆说:“李德那个人可厉害,他讲不赢道理,就用组织手段整你。长征时很多干部没带出来,像、古柏、毛泽覃、刘伯坚这些同志战死的战死,有的被杀掉。这都是李德他们搞的。”
与刘伯坚是十分熟悉的老战友。刘于1926年同、刘志丹等先后被派到冯玉祥的部队做政治工作。他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军联军政治部副部长,深得冯玉祥信赖。1931年在中央苏区参与策划组织宁都起义后,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功勋卓著。长征突围前,“左”倾错误优选者翻他的老帐,无非是因为他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期间,反对过王明宗派集团,因此,刘伯坚被留在苏区,担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可是他并没有因为受排斥而消沉,仍然忘我地工作。为了护送主力红军渡过于都河,他亲临架桥工地,开展后勤支援工作,从早到晚,站立河畔桥头,为长征战友送行。他见到,特意把酒饯别,倾诉衷肠。两位老战友恋恋不舍,心情十分沉痛。刘伯坚望着滚滚东流水,对说:“大队人马向西转移了,我留在赣南没有什么作用,你还是想法反映反映,让我跟着走吧!”其实又何尝未反映过呢?他曾几次把刘伯坚的要求向军委作了汇报,提议让他随队长征,但“左”倾优选者却说刘伯坚“婆婆妈妈的”,没有什么用,就是不同意他参加长征。无可奈何,只好互道珍重,洒泪而别。后来,刘伯坚在赣南的一次作战中负伤被俘,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牺牲前,曾在狱中留下《带镣行》的有名诗篇。1962年,在《建军纪念日怀战烈》诗中赞曰:“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鄂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 ……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