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会计那些事儿

会计那些事儿

  • 字数: 126.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立信会计出版社
  • 作者: 汪一凡
  • 出版日期: 201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292745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52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会计只是一门应用学科,学术成果不是用来束之高阁、自娱自乐的,更应该“发表”会计实务中,“发表”在市场上。《改良现代方案:科学化的探索》还只是“理想”,使“理想照进现实”,转化为原动力,推动会计实务发展才是更重要的。由于会计离科学越来越远,长期以来,积压了许多悬而未决的专业技术问题,深受其害的是需要面对具体业务的会计实务界,他们无所适从,没有人告诉他们该怎么做才好。因此,当立信会计出版社窦瀚修社长和黄成艮编辑到厦门大学来,很有远见地希望能将自己的创新会计思想转化为“深入浅出”、具有实用价值的会计丛书,以服务于广大读者时,双方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当场就把丛书策划确定下来了。“恍然大悟会计丛书”拟围绕“双轨制会计示意图”的成果,分专题展开,先确定为三种,即:
《原来会计可以这么学》
《原来会计可以这么用》
《会计那些事儿》。
目录
近代会计人物印象
蔡锡勇与《连环帐谱》
创下四个第一的谢霖
如日中天徐永祚
杨众先一骑绝尘
潘序伦的立信事业
从学徒到思想家的顾准
知行合一的张心澄
梁润身原创“增减分录法”
新中国首任会计司长安绍芸
章乃器力挺“收付法”
会计院系的前尘往事
暨南大学的会计Who'S  Who
那年·那系·那人
民国时期的复旦大学会计学术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科溯源
……
摘要
    三、立信会计图书与会计刊物
    潘序伦先生在立信会计师重庆分事务所的《立信会计月报》发刊词中提及“本所在沪成立十有五年,对于会计工作,始终从教学做三方面分头猛进,未敢后人”,我的理解,“教学做三方面”中,“学”指的是“学术”,立信会计图书和会计刊物都应属于学术传播,因此归并在一起说明。立信的学术传播,在当时起了指导工商业会计实务的作用,于今天来看,则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杨汝梅(众先)的《无形资产论》等。
    1933年,立信开始编辑出版“立信会计丛书”,到1955年年初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结束时为止,共出版发行各种会计书籍不下一百五六十种,其中由潘序伦先生著作、翻译和主编的约有三四十种。
    潘序伦先生说:“在我致力于编辑丛书的时候,我的上海同行徐永柞会计师在1933年1月起编印了《会计杂志》月刊;受到了当时工商界和会计界人士的欢迎。我也不甘落后,于同年7月,将原立信同学会编印的《会计季刊》重新复刊,自第二卷起改名为《立信会计季刊》。”因受时局影响,加上分支学校繁多,立信的各类刊物时办时停,此起彼伏,已知的有《会计季刊》、《立信会计季刊》、《立信月报》、《立信会计月刊》(香港)、《立信会计月报》(重庆)、《立信周报》、《友讯》等,以下是笔者所见到的各刊物发刊词(摘录)。
    1.《立信月报》创刊号,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八月十五日本所自民国十六年春季成立以来,行将十载,向以服务社会为职志,并以改革我国会计制度促进工商各业为己任。除执行会计业务外,复于民国十七年附设立信会计学校,而于民国二十二年开始编纂立信会计丛书。同仁等犹觉未有尽其职责者,爰有《立信月报》之编行。
    2.《会计季刊》发刊词,*国会计学社
    至于定期刊物,经徐永祚、潘序伦计师之努力,巳有相当成绩。其中徐永祚会计师所主持者为月刊,曰会计杂志,已发行五卷,每卷六期,共计三十期。潘序伦会计师所主持者为季刊,曰立信会计季刊,已发行八期……适以本社理事徐潘计师提议,会计刊物似由本社主持较为适宜,遂经理事会议决,自民国二十四年七月一日起,两种刊物全由本社继续编纂。
    3.《立信会计月报》发刊词,民国三十年一月于立信会计师重庆分事务所
    环顾后方各出版物,其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者,诚已满目琳琅,美不胜收,独于应用科学如会计者,竟不一观,上海本所出版之两种定期刊物——立信会计季刊、立信月报——又以邮递关系,不能大量运销内地,因决定在渝编行本刊。
    在立信事业起伏跌宕的过程背后,是潘序伦先生极强大的精神信念和人生智慧在起着支撑作用,有如下几点都是应该提及的:
    气度宽宏,知人善任。当时有一唐姓职员,常批评潘序伦先生查账手续有很多不甚高明之处,他也从善如流;抗战胜利后,他飞回上海,知道教员工资微薄,即要求从当月起,按原来工资双倍发放,“本学期不敷之处,由我负担”;1930年,李鸿寿还在复旦大学商学院读书时,与同学合译了《会计原理及实务》,请潘序伦先生作……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