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医大师朱良春

国医大师朱良春

  • 字数: 199.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作者: 朱良春
  • 出版日期: 201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674845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3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国医大师朱良春》是对朱良春先生从事中医工作70余年的有关著作、所发表的论文进行整理、精选、提炼学术思想,把其对于中医理论的阐发、心得呈献给读者。对其多年来在临证之中的自创方药,选出代表性的进行阐析,展示其临证治病的活法巧思,对其不拘一格的选方用药的治学门径加以揭示。其生平小传、医学年谱尤为独特,通过这些细致而具体的经历,可以见证中医学近现代发展的历史进程。 
内容简介
《国医大师朱良春》是有关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的集成之作,本书分为学术思想、方药心得、验案撷英、薪火相传、医话麓谈、年谱、附录七部分,全面展示朱老的学术主张和创新、临床用药特色和辨证施治之精妙处。医理严谨,文辞皆美,必能让您开卷有益。《国医大师朱良春》适合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院校师生和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目录
学术思想
  第一节  学习中医的三大步骤
  第二节  学术源于临床,疗效检验水平
  第三节  辨证是根本,辨病是参考
  第四节  没有不治之症,只有不知之症
  第五节  四诊不简单,难学而易用
  第六节  开发虫类药,难病可获效
  第七节  痹证虽顽固,良药有奇功
方药心得
  第一节  用药心法
    一、中药用量与作用之关系
    二、鼻腔用药经验
    三、虫类药的发展简史
    四、虫类药的应用部位
    五、虫类药的主治功用
    六、虫类药的现代研究
    七、虫类药的加工、炮制与贮存
  第二节  单味药运用举隅
    一、全蝎
    二、蜈蚣
    三、僵蚕
    四、蝉蜕
    五、蜂房
    六、水牛角
    七、牛角鳃
    八、蛇床子
    九、菟丝子
    十、夏枯草
    十一、羌活
    十二、肉苁蓉
    十三、肿节风
    十四、猫爪草
    十五、穿山龙
    十六、仙鹤草
    十七、威灵仙
    十八、延胡索、徐长卿
    十九、白及
    二十、射干
    二十一、女贞子
    二十二、白芷
    二十三、藏红花
  第三节  成方心悟
    一、控涎丹
    二、桃花丸
    三、变体十枣汤
    四、变体甘遂半夏汤
    五、二贤散
    六、导引汤
    七、下输煎
    八、补中益气汤
    九、知柏
    十、香连顺气汤
    十一、参连顺气汤
    十二、赤松丸
    十三、苦参丸
    十四、十全大补汤
    十五、九汁饮
    十六、芫花散
    十七、玄珠散
    十八、表里和解丹
    十九、葛苦三黄丹
    二十、痢泻散
    二十一、六神丸
    二十二、四神煎
    二十三、夺痰定惊散
  第四节  经方传真
    一、金匮肾气丸
    二、理中丸
    三、小建中汤
    四、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五、四乌贼骨一芦茹丸
    六、抵当汤(丸)
    七、大黄廑虫丸
  第五节  朱老自拟方剂
    一、益肾蠲痹丸
    二、清肺定咳汤
    三、钩蝎散
    四、消疬散
    五、消核汤
    六、复肝丸
    七、清淋合剂
    八、肾衰灌肠方
    九、温经蠲痛汤
    十、通淋化石汤
    十一、培补肾阳汤
    十二、心痹汤
    十三、银翘白虎汤
    十四、藻蛭散
    十五、抗癌单刃剑方
    十六、胃癌散
    十七、肝癌膏
    十八、化瘤丸
    十九、顿咳散.
    二十、祛风定喘丸
    二十一、五子镇咳汤
    二十二、定喘散
    二十三、止咳化矽糖浆
    二十四、拨云退翳丸
验案撷英
    一、咳血
    二、乳癖(乳腺增生病)
    三、乙脑
    四、正、副伤寒
    五、肺炎
    六、茵痢
    七、流行性出血热
    八、老年性痴呆
    九、痰注(结节病)
    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十一、早期肝硬化
    十二、浊瘀痹(痛风)
    十三、高血压病(肾阳虚证)
    十四、腹泻(脾肾阳虚型)
    十五、不寐
    十六、肝炎
    十七、痹证
    十八、腰椎间盘突出症
    十九、石淋(泌尿系统结石)
    二十、哮喘
    二十一、真心痛(心绞痛)
    二十二、咳喘
    二十三、咯血
    二十四、心悸
年谱
附录
摘要
    中医历史悠久,起源于经验积累。从神农尝百草,到黄帝问医药,再到历代医家不断发展创新,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反复验证的历史过程。其中积累的经验,是后人可以利用、重复的经验;其中形成的理论,也是可以指导后人临床实践的理论。“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说的是经验的重要性;“学以致用”、“大医精诚”,说的是理论修养的重要性。
    由实用上升为学术,需要心悟巧思,更需要遵循科学研究的严谨。朱老在这方面,也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民间中医的一技之长,往往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保障,因而不肯轻易传人。由于民间中医的一技之长,往往是传承了多少代人,也就是反复验证了几十年以上,可重复性很强,必然包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朱老就是靠着这样的认识,“不耻下问”,甘心做小学生,真心交朋友,取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他们才把宝贵的经验“和盘托出”。
    朱老得到了这些经验之后,并没有停留在自己使用这些经验上,不只是简单模仿与重复,而是要进行创新,进行科学研究,甚至达到知其所以然的地步。蛇花子季德胜的经验,在朱老手里成了药厂里的**产品,名称还是叫“季德胜蛇药”。朱老辛勤劳动之后,上报成果的时候,并没有写上自己的名字;而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季德胜,却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
    对于当时巳经70多岁,同样不识字的陈照老人,在他的有关材料里,朱老也没有写上自己的名字。陈照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特约研究员的时候,他到北京参加有关会议,签名都是按照朱老所教的字体描画出来的。蛇花子季德胜却怎么也学不会签名,就画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竖线,然后说:“这就是我,季德胜!”这也真让北京的专家们开了一回眼界。
    成云龙的“金荞麦片”研制成功,也离不开朱老的坚持。当初他只知道这个药叫“铁脚将军草”,根本不知道什么“金荞麦”,是朱老把这个植物带……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