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课堂新评价新素质

新课堂新评价新素质

  • 字数: 49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喻汉林
  • 出版日期: 2010-12-01
  • 商品条码: 978730311755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455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新课堂·新评价·新素质》主要内容简介:2008年秋季,江西省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在推进新课程的实验过程中,从最初教师们的岗前培训到后来听课、评课、讲课、校本教研,再到后来的新课程项目研究。全省教师、教育厅、教材编写组走过一段不平常的路。一年后,实验区的老师逐渐意识到,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并需要制度保障。“课题研究为依托、系列学术活动为载体、培训骨干教师”为内容的三位一体的教研合作模式开始萌发。2009年3月7日,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三方合作正式启动,基本内容是:成立三方合作核心组,有20几位省优秀教师进入核心组,江西省数学教研员喻汉林老师牵头组织全省教师申报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的课题,开展课题研究。以首都师范大学等课程专家为引领人、指导者,以本省课题主持人及其研究成果为资源,定期召开全省性学术经验交流研讨会,通过课题、讲座、讲课、研讨、撰写文章等形式推动课程改革实验。同时加速了骨干教师的培养,促进了一批学校的发展。
两年来,有近60个高中新课程数学教学课题在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立项。教师在研究这些课题的过程中潜心研究,精心实践,用心探索,以问题为引领,以案例为载体,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引领实验区教师进一步把握新课程理念、深化对内容的理解,探讨实施策略。形成教学模式,新课程推进中的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我们倍感高兴。这对其他实验区推行新课程都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
三方合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一方面,三方合作项目对江西实验区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有了更开阔的专业发展平台,多方合力提升了教师发展速度,课程实验得到了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它探索出了一条很好的路子,对其他各省推进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榜样,有着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这本《新课堂,新评价,新素质》正是三方真诚合作的成果,对推动江西新课程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对广大实验区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目录
第一篇 新课堂
第一章 初、高中数学教育的过渡
1.初、高中数学教育的脱节现象
2.初、高中数学教育过渡的策略

第二章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
1.概念的类型
2.概念的获得
3.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章 数学课堂模式探索
1.“学案引导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2.多媒体辅助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3.引导探究式的数学课堂教学
4.目标达成式的数学课堂教学

第四章 教学过程中“度”的把握
1.数学课程的整体把握
2.教学过程中“三度”的把握

第五章 数学探究与数学建模案例及其分析
1.数学探究活动案例及其分析
2.高中数学建模案例分析

第二篇 新评价
第六章 单元复习与总复习
1.单元复习方法
2.总复习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2.1 复习目标的制定
2.2 学生自身作用的发挥
2.3 学生的差异性及差异做法
2.4 教材的利用
2.5 题的选择与使用
2.6 讲评课的上法

第七章 测试题的命制与测试卷的信息利用
1.命制测试题的常用技术
2.不同类型试卷的组卷技术
3.测试卷的信息利用

第八章 对课堂教学及其设计的评价
1.课堂教学的评价
2.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

第九章 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1.学生课堂行为评价
2.数学作业的评价
3.利用自主开发IS平台,构建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

第三篇 新素质
第十章 新课程下的学生素质及其培养
1.学生一般性素质的培养途径
2.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3.数学情感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4.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的途径
5.学困生的转化

第十一章 新课程下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1.让学习成为朋友
2.感受课堂,研究课堂
3.研究教材,用好教材
4.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第十二章 新课程下教研活动的开展
1.让校本教研动起来
2.让区域教研成为教师发展的助推器
3.让“三方合作”教研模式谱写教研新篇章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二、“直观化”教学。通过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语言直观等直观化的方法,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形成鲜明的表象,减少学生理解过程中的障碍。对于知识含量较大,学生记忆效果不佳的部分内容,教师必要时应进行梳理,做表格化、类化、链式递进的处理等,使内容易懂易记。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时做到抽象概念形象化,抽象结论具体化,抽象方法通俗化,给学生有一段适应的过渡缓冲期,学生就可以很快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消除学习数学的障碍。
     三、注重知识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思维由单维向多维发展,形成网络。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各章节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真正做到“由薄到厚”又“由厚到薄”。在复习中要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图表,以便理清概念,使其系统化,便于记忆及掌握运用。同时对所学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也应进行分类总结,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形成学生的解题思考方法。
     四、针对相关知识,可适当编写过渡知识的专题校本教材,为衔接教学所用。对如何补好过渡知识,许多学校都做了很好的尝试。编写符合本校学生具体情况的过渡教材也是很好的方法。对学生可以集中进行弥补,也可以分散到各个章节中进行渗透,也可以通过老师指导学生自学过渡教材,掌握过渡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组织初、高中对应年级的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有效解决过渡教学的针对性。将新高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和刚教完初三年级的数学教师组织在一起,就相关过渡的知识和教学进行教研,更有针对性,初三的教师知道现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问题所在,通过教研和座谈,可以提出更好的过渡教学的方法,组织起专题或其他形式的过渡教学。高二年级也可以和相对的初中年级教师进行对口的教学活动,使过渡教学更有实用性。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