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羽笺随笔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 张放
出版日期: 2011-01-01
商品条码: 9787530658130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49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
¥1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为“最受当代青年喜欢的精致小品”之《羽笺随笔》,主要收录了《思维的花朵》、《脚印》、《山魂》、《品味曲线》、《马背上的水手》、《治治语言流行病》、《古典虹关》、《哲学草》、《流浪的二胡》、《别忘了给母亲买蛋糕》、《一对陡然长出的耳朵》、《多事芭蕉》、《这个世界很美》、《时间在哪里》等作品。
共赏精美散文,透过名家笔触,感受唯美。翻开本书的那一瞬间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享受阅读之乐、感知之乐、人生之乐。
目录
大题小作(两则)/秋耘
名人不是“一举成名”的/晓江
思维的花朵/金马
一个情种一台戏/金马
短文章是“逼”出来的/曾烟帆
戒珠寺与王羲之/张学新
琴川绎云楼诗情/孙善康
“望文生义”管见/刘中桥
脚印/廖华歌
长城·圆明园/熊述隆
壶口瀑布记/粱衡
曼妙清歌动心弦/孙善康
泸州白塔浮想/戴善奎
关于年龄及其它/西原
山魂/胡昕
桃花源新探/吴进文
大宁河畔小茅屋(外二章)/柏铭久
收获与人生/冀人
寻觅诗人/朱世达
夜光杯与卢舍那头颅/赵海洲
大地/周彦文
秋雨滕王阁/熊光炯
一杯黄土,掩不住风流/颜小平
“无人识者未必无”/李旭
人心一杆秤/陈益
电视广告印象/吴忌
纸上风景/伍立杨
品味曲线/李清山
兰亭情结/朱以撒
云楼/马阳
与世界絮语/周盂贤
澡雪/王开林
文人菜谱/洪烛
欲寄彩笺兼尺素/潘向黎
马背上的水手/徐鲁
夜在窗外/于是
说刀/练建安
小号在呼唤/张守仁
中华民族的盛事/[泰国]梦莉
感动三章/姚振函
阳光之醉/苏沧桑
谢谢你创造了羽翼/张丽钧
写作是一种症状/李庸
网里景观/杨光治
没钱的日子/陈恢向
木槿花落又一年/李凯霆
别忘了给母亲买蛋糕/杨浩
听琴/赵丽宏
蓝月亮/冯文俊
“打的”与包车/朱竹
卢浮宫前金字塔——《晴雪随笔》之二/卫建民
洪水笔记/刘歌
苏舜钦与沧浪亭/王知十
治治语言流行病/孙恒杰
奉节翠竹/谢存礼
你还有手帕吗/刘亚丽
喝茶/魏得胜
西藏笔记/李汉荣
周庄——世俗文化的启示/徐卓人
流浪的二胡/陈荣力
我们的近处,就是他们的远处/戴学
和诗人们谈情说爱/闫红
倾听黎明/席星荃
一对陡然长出的耳朵/薛林荣
红水塘之夜/叶静
古典虹关/张新华
越剧里的爱情/钱红丽
逃离/郭静娟
中国人与写字/王文元
哲学草/谢文合
度量/许松涛
运送灵魂的那支乐曲/范晓波
且说吃饭/瓦瑶河
多事芭蕉/张瑞
影人儿(节录)/张丽钧
端午节前记事/郑云云
这个世界很美/张全民
绿玉红尘/王春鸣
晋级随想/张彬彬
赶考/惠雁
时间在哪里/吕游
摘要
短文章是“逼”出来的
说起来是老生常谈了,文章要尽可能写得短些,再短些——许多作家和读者提过这个要求,郭老还曾为此大声疾呼。可惜事过境迁,近年来文章越写越长,呼声得不到响应,慢慢地减弱下去,终至“渐行渐远渐无声”了。
但读者们自有一种无声而有力的抵制法,那就是:不看。
笔者有个向来爱读散文的朋友,最近也加入了“不看”派。他说:“读时下流行的长散文,像陶渊明那样‘欣然忘食’的时候并不多,却常常产生三种心理:一是怕,一看那么长,非半小时不能卒读,就不敢看;二是耐——还得耐心看下去,倘若这是篇情文并茂的佳作呢,失之交臂,岂不可惜!三是悔,读完后掩卷回想,印象模糊,又觉得有点懊恼。这样反复多次,后来见到长文章,就不分良莠,索性都跳过不看了。”这段话尽管有点偏激,却也发人深思,那些为“散文的厄运”深感惶惑的同志,可以在这里找到一部分答案。
于是想到了古文。古文很讲究炼意炼字,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所谓“精腴简奥,乃文之上品。”《古文观止》二百多篇,大都立论精辟,意赅言简。韩愈的《杂说四》只有151字。刘禹锡的《陋室铭》更短,81字。最长的是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也不过2500字。先秦的文章尤其精炼,那原因大概如孙矿《与李于田论文书》中所说:“汗青刻简,为力不易,非千锤百炼,度必不朽,岂轻以灾竹木?”章学诚《乙卯札记》中也说:“古人作书,……繁重不胜,是以文词简严,取足达意而已。”可见最早的短文章是“逼”出来的。后来蔚为风气,虽然发明了文房四宝,无“汗青刻简”之劳,也都避长趋短了。
现代人使用的文具远比古人便利,加上作者生活丰富,知识爆炸,浩浩荡荡的文思胜过“韩潮苏海”,于是下笔数千言就成了常事。但是,看看一般近代名家的范文,却也不长。朱自清的《匆匆》和《荷塘月色》,都不过千把字。《背影》写父子深情,若教俗手动笔,至少得缕述三五个感人事例,夹叙夹抒,缠绵委婉,非三数千言莫办;而朱自清只选取父亲怀抱橘子爬月台这个典型情节,写成千二百字的一篇短文,给读者的印象特别深刻。偶尔也见长的,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那是因为题目大,势所不得不然;但长中见短,作者也只写了一个晚上跟友人偕游河上的情景和感受,没有扯到扯不完的金粉故事上去,跟长而冗者绝不相侔。“动人春色不须多”,多了就不动人了。名家懂得这点文章三昧,所以选材时斟酌淘汰,精中取精,标准特别严格。这也是一种“逼”——逼自己精选素材,宁少毋滥。
名家还有一种自逼自的功夫,那就是反复锤炼词章,使之高度紧缩。美国诗人艾兹拉·庞德写过一首题名《在一个地铁车站》的诗,只有两句:“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象征丑恶的社会中也有些美好的现象在,意象含蓄,颇能引人联想。据说原作长达三十行,他在一年中逼自己改了两次,最后浓缩成两行。我们有些作者恰正相反,喜欢随意敷陈,短话长说,写完后又急图发表,不耐推敲,内容芜杂,又加文字累赘,那怎么能怪人家不要看呢?
除了自己逼自己,编辑们也要给作者施加一点“逼”功。目前计字付酬的办法可否也调整一下,那实际上在鼓励大家写长文章。有些刊物好像看不起千字文,这口胃也得变一变。编辑乐于发短文,对作者既是引,也是逼。遇到那些可缩性很大的长文章,弃之可惜,用又不宜,但也有办法对付。笔者读中学时有个国文教师,他收到洋洋十数页的长作文,通常原封不动地发还给学生,另附批语一句:“请把原作压缩掉三分之一”,或是:“请改写一遍,字数控制在两千以内。”这办法看似偷懒,倒着实有点效果,逼我们不得不自执斧斤,咬牙忍痛’,把字行间旁逸斜出的枝叶尽量砍去。后来退还的次数就少了,偶尔还能收到几句“文简字约,一清见底”之类的好评。这又是一种“逼”,逼作者自我提高,且又在理在礼。为某些退用两难的长文章感到棘手的编辑同志,盍兴乎一试?
选自《散文》1981年第10期
……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