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基础旅游学(第3版)

基础旅游学(第3版)

  • 字数: 54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 作者: 谢彦君
  • 出版日期: 201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3236112
  • 版次: 3
  • 开本: 16开
  • 页数: 483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基础旅游学(第3版)》内容简介:旅游学至今仍是一门尚未定型的新兴学科。对这门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的争论持续至今,而结论却很不统一。《基础旅游学(第3版)》企图在比较基本的层次上展开对旅游现象的系统考察,努力在一个明晰的框架里建立起旅游学研究的概念和理论系统。从这个思想出发,《基础旅游学(第3版)》的逻辑思路是,首先用分析的方法探讨旅游现象的本质规定性及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的特征,从内核的角度对旅游加以界定。然后,继续用这种方法认识催动旅游活动发生和运动的内在构成因素,从静止的角度对这些因素的内涵和特征予以解剖。在第四章和第五章,分析的维度中加入了时间因素,但仍然仅仅保持在对个体旅游者旅游活动发生及运动过程的关注上。在此后的章节中,试图通过综合的方法对大众旅游现象的运动特点、外部效应进行考察,并自然地引申出对旅游现象加以规范、引导和管理的结论。《基础旅游学(第3版)》之所以没有对旅游活动构成中的旅游产业活动展开更全面的讨论,是因为作者认为,旅游者活动是旅游活动中所存在的矛盾的主导方面,因此对旅游者活动规律的研究也就构成了旅游学研究的主体和基础,这也是《基础旅游学(第3版)》名之为《基础旅游学》的原因之一。
下面概要地介绍一下《基础旅游学(第3版)》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在《基础旅游学(第3版)》的第一章,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旅游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通过对各种理论观点的评介,为确立作者有关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以及研究方法的个人观点作了铺垫。按照作者的理解,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旅游学的任务就是要通过研究来认识这种矛盾的性质及其发生原因、形态结构、运动规律和它所产生的各种外部影响。这个研究对象的规定性决定了旅游学必然地是一门跨学科,并拥有独特的学科构成体系和研究方法。
作者简介
谢彦君,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同时兼任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基地主任等职,并受邀担任《旅游学刊》、《旅游科学》等多家学术杂志的编委或学术委员。曾分别于1993年、2002年以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身份留学英国和美国。在美国《Annals of Tourism Re search》、印度《Tourism a11d Recreation Research》、中国《旅游学刊》和《旅游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并出版有《旅游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的视角》、《旅游体验研究:走向实证科学》、《旅游研究方法》、《旅游摄影技法》等专著、译著9部,主编教材10余部,主编旅游管理专业“新视野教材”系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2010)。另著有散文随笔集《枯叶集》。
目录
第一版序
第三版序
内容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旅游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三节 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
第四节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旅游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旅游的本质与特征
第二节 旅游的定义与类型
第三节 旅游现象的历史考察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 旅游者
第二节 旅游资源
第三节 旅游产品
第四节 旅游业

第四章 旅游动机与旅游需求
第一节 旅游发生的心理动因
第二节 旅游需求
第三节 旅游决策过程

第五章 旅游体验
第一节 旅游体验的意义
第二节 旅游观赏
第三节 旅游交往
第四节 旅游消费

第六章 旅游流
第一节 旅游流的含义及其特征
第二节 旅游流的形成和运动模型
第三节 国内外旅游流运动的基本态势

第七章 旅游效应
第一节 旅游效应的定义与类型
第二节 旅游的经济效应
第三节 旅游的环境效应
第四节 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

第八章 旅游容量
第一节 旅游容量的定义和类型
第二节 旅游容量的测定
第三节 可持续旅游发展
附录
附录1 本书直接引用的文献
附录2 可供参考的国内外旅游学研究领域其他主要文献
第三版后记
摘要
    这样一门基础理论学科,与它所统御的分支学科以及相关的交叉学科一起,构成了研究旅游现象的综合学科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包含着有所不同但互相关联的四大模块。一个是作为旅游学核心模块的“旅游学所属的自足性分支学科”模块,之所以称为自足性分支学科,是因为这一模块讨论的是“纯旅游的话题或问题”,是依据不同类型的旅游活动、旅游方式和旅游诉求所划分的旅游学核心知识领域。这些领域的系统知识的积累,意味着独立的旅游学的存在和走向成熟,因此,这是旅游学的核心领域(见图表1-1)。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模块中的这些分支学科目前大都还没有出现,因此,这里只是贸然加上了“学”字,仅仅表示一个判断,一个有关旅游学分支学科未来发展方向上的推断。
     第二个模块是针对旅游者活动所展开的交叉学科研究,由此形成了诸如旅游心理学、旅游人类学、旅游社会学等分支学科。这些分支学科往往是一方面借用传统的学科理论从事旅游研究,另一方面又同时是针对旅游的特殊问题如社会问题、心理问题所进行的专门研究,因此,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及应用性学科的特点。这一模块在方法论上也比较广泛地吸收了诸多人文学科的成果。
     第三个模块集中研究旅游产业活动,这是旅游学的扩展领域,在方法论上比较多地吸收了管理学和经济学的成果。此外,还有一个模块是由一些研究旅游者需要(或需求)与旅游产业供给之间的关系(宽泛意义上的旅游供求关系,不单纯指经济意义上的供求关系)的学科构成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