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 字数: 51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10-01
  • 商品条码: 978730708175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7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教材广泛参考了现有经济地理学和相关学科教材以及科研论著,基本把握住了现阶段经济地理学科发展的主流方向和前沿动态,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理论成果。
    教材在每一章学习内容前设置内容结构图,形象、直观地将本章节主要内容的逻辑关系阐述清楚。同时,每章后附有丰富的思考题及参考文献,使章节学习重点更为突出,也便于指导读者进行深入阅读。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特性
    1.1.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1.1.2  经济地理学的特性
  1.2  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1.2.1  通论经济地理学
    1.2.2  企业(公司)经济地理学
    1.2.3  产业(部门)经济地理学
    1.2.4  区域经济地理学
  1.3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1.3.1  经济地理学的思想方法
    1.3.2  经济地理研究的传统技术方法
    1.3.3  经济地理研究的现代技术方法
  1.4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与意义
    1.4.1  经济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4.2  目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
    1.4.3  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
    1.4.4  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
第2章  经济活动区位条件
第3章  区位理论
第4章  多部门企业区位理论与实践
第5章  区域产业结构
第6章  区域空间结构
第7章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第8章  经济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第9章  区域分工与合作
第10章  区域经济差异
第11章  经济全球化
摘要
    1.3.1.3要素分析法
     近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以及与其成因有联系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它以定性解释地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内在原因为特征,试图揭示影响构成地理现象的各种要素间的关系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地理学中的要素分析起初只限于对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关系的分析,试图解释自然现象的发生机制。后来,人文因素逐渐受到重视,人地关系成为地理学的核心内容,自然地理要素对人类括动影响的分析研究一度成为地理学的"热门"课题。
     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受到自然、社会以及技术条件的综合影响,不同的经济部门对各种条件的要求不尽相同,同一个经济部门内各个分支对各项具体条件的要求也不相同。此外,各种经济活动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促进或制约),这是经济地理学中要素分析的主要内容。*
     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的要素错综复杂、种类繁多,而科学认识的过程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经济地理学的要素分析也是从单要素分析发展到多要素分析。如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只考虑市场距离这一单因素;德国经济学家韦伯(AlfredWeber.1868—1958)的工业区位论进了一步,它考虑了运费、劳动力和集聚三个工业区位因素。
     自然界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两种类型:接近确定的函数关系和不确定的相关关系。经济地理要素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兼之统计数值具有一定的随机误差,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大多属于后者。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是定量地确定经济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用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可分别确定两要素和多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将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城镇人口比重两组数据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的正相关关系。
     1.3.1.4综合分析法
     地理学中的分析是从近代地理学定性解释地理现象开始的。为了揭示复杂地理现象的内在规律性,地理学者将地理现象分解成若干要素、类型或地理区域,分析它们的属性、特点和相互关系,分析的结果导致地理学的多元化。地理学的应用性和多元化趋势,使得综合方法越来越受到地理学家们的重视……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