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意韵·汉字:艺术印象

意韵·汉字:艺术印象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11-01
  • 商品条码: 978750394797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57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汉字艺术印象》:
汉字艺术节
传承汉字文化,
发扬汉字精神,
推广汉字艺术。 
内容简介
《汉字艺术印象》内容包括历史的重温,笔画的美学,设计:从形象到抽象,空间的传承,象征主义的复兴等。 
目录
意韵·汉字——汉字艺术印象
第一章 历史的重温
陈浚豪
彭弘智
陶艾民
涂维政
徐冰

第二章 笔画的美学
谷文达
黄致阳
慕辰
邱志杰
邵岩
吴山专和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

第三章 设计:从形象到抽象
陈墙
丁乙
魏立刚
薛松
岳敏君
朱青生

第四章 空间的传承
陈赞
冯梦波
申凡

第五章 象征主义的复兴
林俊廷
宋冬
张培力
简历 
摘要
    在现代性优选播撒的语境中,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不但有书写与传播的功能,还是当代艺术探索的重要元素与意韵的载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特别是在进入“无纸化”办公方式的今天,快速的键盘取代了书写汉字,书写逐渐脱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汉字”的日常书写受到靠前的冲击。如何能够有效地把“汉字”作为一种文化的生命体进行维护和发展,如何留住汉字书写的精神意蕴,已经成为一项保护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本次展览以“汉字”作为主题,力求将这一古老的文化符号运用到当代艺术创作之中,以当代艺术的思考方式与表现形式,激活“汉字”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进而让“汉字”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展览作品因风格之不尽相同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一、历史的重温
    追溯汉字的起点与脉络,以历史的视角和新的语法来诗化汉字,重温汉字与历史的关系。特别是在当代艺术的隋境中,汉字作为符号赋予了思考与实践的途径,艺术重返汉字造型的源头,寻找千年演变的漫长且丰富的历程,艺术家徐冰、彭弘智、涂维政、陶艾民、陈浚豪调动了20世纪现代艺术思潮、艺术形式及其艺术语言的资源,从汉字历史的脉络,汉字的形、声、意、象等特征进行排演。不但用现代艺术语言拓展了汉字的美学,同时也就汉字的造型在“历史的重温”之中书写崭新的视觉文化。
    二、笔画的美学
    中国的书法史是世界艺术史中一种独特“笔画”的美学,谷文达、吴山专、邱志杰、慕辰、黄致阳、邵岩分别通过历代书法笔画的形式与语言,以汉字作为元素进行幻想,从印迹走向空间,从平面走向立体,整体提升汉字的创新潜能。从文字内涵的思考上,通过汉学跨文化认同,人类思想进化史及人类社会学,近现代中国文化思潮与媒体革命的变迁,包括对汉字美学本色的反思,紧紧围绕“笔画的美学”进行阐释。
    三、设计:从形象到抽象
    朱青生、岳敏君、丁乙、薛松、陈墙、魏立刚从汉字结构与书写形态出发,在当代时尚文化语境中开发书写艺术的形式元素和设计资源,甚至是颠覆汉字的本意,达到汉字超设计的境界。
    四、空间的传承
    冯梦波、申凡、陈赞以汉字的象形性与表意性作为基础,在观念艺术的语法中重建其当代意义。
    五、象征主义的复兴
    张培力、宋冬、林俊廷以影像与互动媒体作为技术手段,以跨媒介、跨学科的表现形式,在新媒体界面上全面而立体地呈现“汉字”的艺术精神与文化底蕴,同时也意味着象征主义激活了汉字的复兴。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