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字数: 217.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李建强 等
  • 出版日期: 2011-01-01
  • 商品条码: 978731306832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2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我国靠前部习题研究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的学术专著
产业技术研究院即是以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为研究对象,以推进优选技术的产业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层级为目标的研发机构。它是共性技术研发机构的一种有效形态。 
内容简介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从当前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探讨。通过理论分析、考察借鉴和案例论证,梳理产业技术研究院相关理论,研究海外有名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的发展经验与主要特点,考察前地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着重从上海产业结构的特点和产学研现状出发,研究了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功能定位、建设目标、建设模式和体制机制,为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提供既具有先导性又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这是我国靠前部系统研究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的学术专著。 
作者简介
李建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出版《高等教育改革与人的全面发展》、《区域创新体系探索的理论与实践》、《国家实验室的体制机制及技术扩散研究》、《中国电影批评2000-2006》、《网络影评的生存状态及其走向研究》等9本著作。在《求是》、《中国高等教育》、《教育发展研究》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等报刊发表各类文章140余篇。近年来主持并完成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科技发展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上海市教育创新重大研究项目等。获中国高等教育首届改革与发展研究成果一等奖、安徽省哲学社会主义科学很好成果著作类三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著作类三等奖等。
黄海洋,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战略管理、科技创新与管理、高教管理等。近年来,在靠前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合作出版学术著作3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科技发展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等省部级课题7项,获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成果很好论文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著作类三等奖等。
陈鹏,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办公室助理研究员。在《中国高等教育》、《教育发展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10余篇,近年来参与上海市科技发展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上海市教育创新重大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论文获教育部“中国高校党的建设三十年研究征文”二等奖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上篇 理论基础与经验启示
第二章 相关理论
第一节 共性技术理论
第二节 创新系统理论
第三节 技术创新理论
第四节 技术转移理论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发展概况
第二节 NIsT在美国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节 NIST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四节 借鉴与启示

第四章 德国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学会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弗朗霍夫学会基本概况
第二节 管理体制
第三节 弗朗霍夫的运营模式
第四节 主要经验与特点
第五节 借鉴与启示

第五章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的基本概况
第二节 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第三节 借鉴与启示

第六章 台湾(地区)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基本概况
第二节 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管理结构和运作机制
第三节 借鉴与启示

下篇 建设模式与体制机制
第七章 我国内地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模式与探索
第一节 我国产业(工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概况
第二节 我国产业(工业)技术研究院的主要模式
第三节 我国产业(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的主要成效及问题
第四节 几点认识与建议

第八章 我国内地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
第二节 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
第三节 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
第四节 中国科学院深圳优选技术研究院
第五节 苏州技术研究院
第六节 昆山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

第九章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功能定位与建设目标
第一节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主要功能定位
第二节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目标

第十章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第一节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体制机制的构建原则
第二节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管理体制
第三节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运行机制

第十一章 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实践探索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上海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比较优势与重要意义
第二节 上海紫竹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实践探索
第三节 推进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靠前也有不少学者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研究,如王缉慈(2001)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区域创新网络各个结点(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等)在协同作用中结网而创新,并融入区域的创新环境中而组成的系统。即区域创新系统是区域创新网络与区域创新环境有效叠加而形成的系统。对区域创新系统与国家创新系统的关系,她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子系统,体现了国家创新系统的层次性特征。区域创新成功的前提就是建立在本地企业间,以及在企业与科研机构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的本地创新网络。区域行为主体的互动是创新和技术发展中的关键因素。靠前也有其他学者提出区域创新系统是以信任、可靠性、交换以及合作中的相互影响为条件,建立在微观规则基础上的秩序集合,区域创新系统内各成员之间相对稳定和有规律的信息流动使存在于这种集体经济团队中的体制得以形成。张敦富(2000)认为,区域创新系统应包括创新结构、创新资源、中介服务系统、管理系统4个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的主要组成部分。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