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温热经纬白话解读

温热经纬白话解读

  • 字数: 423.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11-01
  • 商品条码: 978753576331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16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温热经纬》是清代有名医学家王孟英所编著,收集了19世纪60年代以前温病学有关的著作,上自《内经》、《伤寒杂病论》有关条文,下至叶香岩(名桂,字天士)《温热论》(《外感温热篇》)、《三时伏气外感篇》,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条辨》),陈平伯《外感温病篇》,余师愚《疫病篇》等编写而成。该书一方面汇集了这些温病学重要著作的原文,并选取了前人对这些原文注释之善者;另一方面也参以个人的见解,对温病的理论证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书中对伏气新感、卫气营血理论、暑邪为病、温病证治方法等都有许多发挥。该书是一部文献汇编性质的著作,通过该书不仅可以学习《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中有关温病的理论论述,而且可以学习叶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的主要温病学著作;同时,通过王孟英作的注释和阐述,又可以进一步了解温病学的理论并学氏对温病的诊治经验。
    该书的理论性较强,文字的阅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便于读者的学习,编者们编写了本书,在对原文进行白话译释的同时,对主要原文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从而做到通俗易懂、表述正确、重点突出、便于自学。
目录
自序
卷一
  《内经》伏气温热篇
卷二
  仲景伏气温病篇
  仲景伏气热病篇
  仲景外感热病篇
  仲景湿温篇
  仲景疫病篇
卷三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
卷四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
  薛生白湿热病篇
  余师愚疫病篇
    论疫与伤寒似同而异
    论斑疹
    论治疫
    论治疹
    论疫疹之脉不能表下
    论疹形治法
    论疹色治法
    论发疮
    论妊娠病疫
    论闷证
    疫疹治验
    疫证条辨
卷五
  方论
摘要
    【注释】①小便先黄:丹波元简:“据下文四脏之例,先字当在小便上。”可从,据下文文例,当作“先小便黄”。②热争:张景岳:“热人于脏,则邪正相争,故日争。”即指热邪与正气相争。下同。③噪:躁扰不宁。④庚辛甚,甲乙大汗:指肝热病逢庚辛日病重,逢甲乙日大汗出而热退。因肝属术,庚辛为金,金木,故病加重。甲乙为木,肝气旺时,故大汗出。吴昆:“汗则阴阳和矣。”张志聪:“大汗者,正胜邪而外出也。”此以五行理论推测疾病的转归。其余四脏热病仿此。⑤气逆:这里指邪气盛之意。下同。⑥气逆则庚辛日死:指因病甚而肝气逆乱,又逢庚辛曰,故死。其余四脏亦皆仿此。⑦员员:张志聪:“员员,周转也。”即眩晕。⑧脉引冲头也:指热邪循肝脉上冲于头。⑨理:指五行生之理。⑩以下:指“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之省文。
    【译文】《素问·刺热篇》中说:肝发生热病,病人先出现小便黄,腹痛,神疲多卧睡,身体发热。当热邪入脏,与正气相争时,则可见狂言惊骇,胁部满痛,手足躁扰,烦躁不能安卧。逢到庚辛目,则因木受金而病重,若逢甲乙日木旺时,便大汗出而热退。若邪气盛,病情严重逢庚辛日可致死亡。治疗时,应刺足厥阴肝和足少阳胆经。如再肝气上逆,则见头痛眩晕,这是因热邪循肝脉上冲于头所致。
    吴鞠通说:肝发生热病先出现小便黄的症状首先是因为足厥阴肝的经脉络阴器,又因为肝主疏泄,肝出现病变就会失去其疏泄的功能,所以先出现小便黄的症状。腹痛,神疲多卧是因为肝木出现病变从而伐脾土,肝病及脾所致。热邪与正气相争是由于邪热正盛而和人体正气相争斗。狂言惊骇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病变,因为足厥阴和手厥阴同气,足厥阴经发生病变,热邪与正气相争,那么也会影响及手厥阴经而发生病变。胁部满痛,是因为足厥阴肝经脉循行于身体的两侧,胁部是足厥阴肝经脉的循行要道。手足躁扰,烦躁不得安卧,是因为肝主风,风邪易浸淫四肢,又因为肝木出现病变从而伐脾土,肝病及脾,脾也是主四肢的,所以出现手足躁扰的症状。而肝发生热病又会耗损少阴肾的真阴,热盛阴伤所以会烦躁不得安卧。逢到庚辛日,则因木受金而病重,若逢甲乙日木旺时,便大汗出而热退病愈。气逆,就是说病情加重不是顺证,按照病愈的五行生道理来讲,逢到肝木所不胜的那个日子就会死亡了。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