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型路堤填筑技术

新型路堤填筑技术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黄金荣
  • 出版日期: 2010-11-01
  • 商品条码: 9787313062765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新型路堤填筑技术》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新型路堤填筑技术》可作为道路建设、路用材料研究、路堤填筑施工等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实用参考书。
内容简介
《新型路堤填筑技术》共分七章,阐述了常规路堤的填筑技术,提出了路堤填筑的关键难题;详细分析了土工编织袋力学特性及其填筑路堤的方法,综述了轻质路堤的特性和填筑方法;介绍了宕渣路堤的特性、宕渣的性质、碾压技术和检测方法;分析了固化淤泥的基本性质,论述了固化淤泥的路用性能、处理措施等;系统总结了膨胀土、黄土、红粘土和粉土的特殊性质、处理措施等。《新型路堤填筑技术》对拓宽路堤、道路改扩建中的稳定性、地基应力、加筋路堤等的模型建立、计算方法作了详细介绍。
目录
前言
1 路堤填筑
1.1 路堤设计
1.1.1 路基结构
1.1.2 路堤填料
1.1.3 路堤高度
1.2 路堤施工
1.2.1 基底处理
1.2.2 路堤填筑
1.2.3 路堤碾压
1.3 路堤质量控制指标
1.3.1 压实度
1.3.2 弯沉
1.3.3 CBR值
1.4 路堤填筑新技术
参考文献

2 土工编织袋路堤填筑技术
2.1 概述
2.1.1 土工编织袋的应用
2.1.2 土工编织袋的特点
2.2 编织袋的性能
2.2.1 编织袋的成分
2.2.2 编织袋的物理指标
2.2.3 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2.2.4 土一编织袋界面摩擦系数
2.2.5 耐久性能
2.3 土工编织袋的性能(单体分析)
2.3.1 土工编织袋的一轴压缩试验
2.3.2 土工编织袋的加筋作用分析
2.3.3 土工编织袋的强度
2.3.4 土工编织袋的变形
2.3.5 土工编织袋的应力一应变关系
2.4 土工编织袋地基的性能(整体分析)
2.4.1 土工编织袋之间的摩擦角
2.4.2 土工编织袋整体强度
2.4.3 土工编织袋边坡的稳定性
2.4.4 土工编织袋的地基承载力
2.4.5 土工编织袋地基沉降
2.5 土工编织袋地基沉降的数值分析
2.5.1 模拟工况
2.5.2 模拟结果
2.6 土工编织袋填筑沟塘
2.6.1 设计方法
2.6.2 施工工艺
2.6.3 检测与测试
2.7 膨胀土路堑边坡维护
2.8 经济分析
2.8.1 沟塘填筑
2.8.2 护坡绿化
2.9 环境评价
2.9.1 资源节省
2.9.2 生态恢复
2.9.3 污染控制
2.10 土工编织袋减振
参考文献

3 轻质路堤填筑技术
3.1 轻质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3.2 粉煤灰路堤
3.2.1 粉煤灰的基本性质
3.2.2 粉煤灰的路用性能
3.2.3 粉煤灰路堤设计
3.2.4 粉煤灰路堤施工工艺
3.3  EPS路堤
3.3.1 EPS的力学性质
3.3.2  EPS路堤设计
3.3.3  EPS路堤施工技术
3.3.4  EPS轻质路堤适用性
3.4 气泡混合轻质土
3.4.1 气泡混合轻质土制作
3.4.2 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基本性质
3.4.3 气泡混合轻质土路堤填筑工艺
3.5 稳定轻质混合土(Stabilized  LightSoil,简称SLS)
3.5.1 稳定轻质混合土的路用性能
3.5.2 稳定轻质混合土路堤填筑工艺
参考文献

4 宕渣路堤填筑技术
4.1 概述
4.1.1 宕渣的成分
4.1.2 宕渣再利用
4.1.3 宕渣路堤填筑
4.1.4 宕渣填筑路堤的意义
4.2 宕渣路堤施工
4.2.1 宕渣路堤填料要求
4.2.2 宕渣碾压机械的选择
4.2.3 摊铺层厚度和碾压遍数
4.2.4 宕渣路堤填筑过程
4.2.5 宕渣路堤碾压沉降
4.2.6 宕渣碾压破碎
4.3 宕渣路堤碾压过程的数值模拟
4.3.1 离散单元法
4.3.2 数值模型
4.3.3 模拟工况
4.3.4 模拟结果
4.4 宕渣路堤压实质量检测
4.4.1 宕渣压实质量的衡量指标
4.4.2 宕渣压实的影响因素
4.4.3 宕渣优选干密度的确定
4.5 宕渣路堤压实性状
4.5.1 压实度
4.5.2 CBR值
4.5.3 弯沉
4.5.4 碾压性状分析
4.6 宕渣的力学性质
4.6.1 宕渣的强度机理
4.6.2 宕渣的三轴试验
4.7 宕渣的湿化变形
4.7.1 湿化变形试验
4.7.2 湿化变形计算
参考文献

5 固化淤泥路堤填筑技术
5.1 概述
5.1.1 淤泥资源化措施
5.1.2 固化处理研究现状
5.2 淤泥固化机理
5.2.1 无机固化剂的成分
5.2.2 淤泥固化机理
5.3 水泥固化淤泥的性能
5.3.1 强度特性
5.3.2 收缩性
5.4 粉煤灰固化淤泥的性能
5.4.1 路用性能
5.4.2 强度和变形特性
5.5 固化淤泥路堤填筑施工工艺
5.5.1 试验路段概况
5.5.2 电渗降水
5.5.3 现场路堤填筑
参考文献

6 特殊土路堤填筑技术
6.1 填土的SPC分类体系
6.1.1 无粘性土
6.1.2 粘性土
6.2 膨胀土
……
7 拓宽路堤
摘要
    1)不同性质的填料应分层铺筑,不得混杂乱填。每种填料层累积总厚不宜小于0.5m。
    (2)体积不受潮湿、冻融影响的优质土应填在路堤上层;路堤受水位涨落影响的部分要尽可能选用透水性好、不易被水冲蚀的材料,如漂(卵)石、砂砾、片(碎)石等;受地下水或地表积水长期影响的路堤底部应以水稳性好、不易风化的砂石料或采用无机结合料处治的土填筑。
    (3)透水性小的土填筑路堤下层时,顶面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保证上层透水性土中的水有排水通道。
    (4)受到雨水侵蚀冲刷影响的路堤采用透水性小的填土包边,包边土应与中间部分的填土一起分层压实,设置盲沟,利于排水。
    (5)当路堤两部分填料的颗粒尺寸相差较大日寸,在其间要加设反滤层,防止两部分填料相互混入,引起路堤下沉。反滤层可采用砂、砾和碎石等材料,每层反滤层的厚度为0.10 m~0.15 m。
    (6)在稳定的斜坡上分层填筑路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横坡不陡于1:5时,应清除草木杂物、淤泥、松散土,再填筑;②坡度大于1:5时,清除草木杂物、淤泥、松散土后,原地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 m),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③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必须在山坡上从填方坡脚向上挖成向内倾斜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 m。
    (7)旧路改建工程的路堤填筑方法是:沿旧路边坡须挖成阶梯形,分层填筑、夯实。阶梯宽一般为1 m,阶高约0.5 m。
    路堤填筑碾压过程中,填土的原始天然结构被破坏,呈松散状态,为保证路堤土强度和路堤稳定,必须进行人工压实。利用压实机压实路堤时,三相土体中土颗粒重新排列,互相靠近、挤紧,使小颗粒土填充于大颗粒土的孔隙中,空气逸出,土的孔隙减小,形成密实整体,内摩擦力和粘聚力增加,土强度增加,路堤稳定性提高。路堤压实是保证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根本措施,压实后路堤的变形、渗透性、阻水和隔温性能均有明显改善。
    1.压实机理
    土体压实是对土体施加外力,使土体颗粒重新排列和相互靠近,小颗粒进入大颗粒的孔隙中,增加单位体积内固体颗粒的数量,减小孔隙率,提高土体的密实度,从而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减小压缩性。根据填土碾压过程中的物理性质的变化,对路堤填土的压实机理有不同的认识。路堤的压实机理主要有以下假说:
    (1)毛管润滑假说(Proctor,1933):Proctor认为,土中水的毛细管压力和润滑作用是影响压实性状的重要因素。土的含水量小,土颗粒周围存在受表面张力支撑的薄水膜,表面张力产生毛细管压力使土颗粒间彼此拉紧,产生摩阻力,土不易被压实,如图1-9(a)。随着含水量的逐渐增加,水对土粒表面起润滑作用,土粒间摩阻力减小,抗剪强度低,在压实功作用下,土颗粒间易于滑动和移动,填土易被压实,压实土的干容重增大,如图1-9(b)。当含水量增加到一定值时,压实土的容重增加至*大程度值,土中含水量继续增加,堵塞孔隙排气通道,增加孔隙体积,土的压实度降低,土的干容重下降,如图1-9(c)。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