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风险基础内部审计:理论?实务?案例

风险基础内部审计:理论?实务?案例

  • 字数: 386.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 作者: 董大胜 韩晓梅
  • 出版日期: 2010-10-01
  • 商品条码: 978780684486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风险基础内部审计:理论·实务·案例》全面介绍了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的理念、方法和程序,为企业在充满风险的环境中实施风险基础内部审计、重塑内部审计职能提供指导和建议。《风险基础内部审计:理论·实务·案例》共分九章,包括风险、风险管理与风险基础内部审计,风险基础内部审计的方法与流程,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基础审计计划,风险管理审计,公司治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审计报告,风险基础内部审计的管理等内容。 
作者简介
董大胜,经济学博士、研究员..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著副审计长、审计著不错审计师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副、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委员会委员、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委员、国家会计学院董事、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中国大陆访问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闻学者、长期从事财经和审计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曾主编、编写著作二十余部,发表论文六十余篇、韩晓梅,管理学博士。现为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起草组专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导委员会委员、美国华盛顿大学Foster商学院会计系访问学者。曾出版专著一部,主编和编写著作三部,主持省部级项目四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 风险、风险管理与风险基础内部审计
第一节 风险与风险管理
第二节 风险管理与风险基础内部审计

第二章 风险基础内部审计的方法与流程
第一节 风险基础内部审计的方法
第二节 风险基础内部审计的主要阶段

第三章 风险识别与评估
第一节 董事会、管理层与内部审计的职责
第二节 识别和评估风险
第三节 风险记录_

第四章 风险基础审计计划
第一节 将风险与审计相联系
第二节 制订审计计划

第五章 风险管理审计
第一节 确定风险管理成熟度
第二节 风险管理综合评价

第六章 公司治理审计
第一节 公司治理及其审计
第二节 公司治理审计的内容

第七章 内部控制审计
第一节 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第二节 企业整体层面的内部控制审计
第三节 具体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审计
第四节 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审计

第八章 审计报告
第一节 审计报告的编制
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第三节 审计报告的报送、追踪与后续审计

第九章 风险基础内部审计的管理
第一节 内部审计档案管理
第二节 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第三节 风险基础内部审计综合评估
参考文献 
摘要
    (三)风险管理的过程
    风险管理包括识别风险和设计控制风险的方法,其核心是将没有预计到的未来事项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风险识别。即根据企业的目标、战略规划等识别所面临的风险。在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尽管这些风险的轻重缓急程度以及发生的可能性各不相同,但都会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为了确保风险管理的充分性,这一阶段必须识别所有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风险,并找出企业中高风险暴露的领域,进行重点分析。风险的识别要根据企业目标及战略规划等进行。企业目标自上而下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如战略目标、经营目标、职能部门目标、岗位目标等。风险的识别应根据这些不同层次的目标分别进行,很终涵盖整个企业的各个层次。
    2.风险评估。对于已识别的风险,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同时将分析的结果与认为可接受的风险水平相比较。如前所述,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对企业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为了确保风险管理的针对性,要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加以管理。风险评估要从两方面同时进行,一是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二是风险的影响程度。这是风险的两个主要构成因素,有的风险发生的概率很大,但造成的影响却并不严重,有的风险后果很严重,但发生的可能性很好小。风险评估要针对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这两方面进行,缺一不可。评估是对风险作出恰当的应对决策的基本前提。
    3.风险控制与应对。即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使企业的风险暴露水平与其所设定的目标相一致。基于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对不同程度的风险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作出的风险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回避风险,采取措施避免进行会产生风险的活动;承受风险,由于风险已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因而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降低风险,采取适当的措施将风险降低到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分担风险,采取措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企业或保险机构。
    (四)风险管理中的主观因素
    风险管理的过程除了一系列量化指标的对比外,还有部分主观判断的因素,这类主观因素与企业的风险容量(Risk Appetite)紧密相关。所谓风险容量,广义地讲,就是企业在追求其价值增值过程中所愿意接受的风险程度和数量。它反映了企业的风险理念和管理哲学,同时对企业的文化与经营风格产生影响。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