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疆域与人口

疆域与人口

  • 字数: 10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葛剑雄
  • 出版日期: 2010-08-01
  • 商品条码: 978730906844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74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我们的国家:疆域与人口》由各领域卓有名望的专家撰写,内容厚积而薄发,行文严谨而鲜活。面向的读者群体也极为广泛,既可以是国内读者,也可以是海外华人;既可以作为了解中国文化的通俗读物,也可以作为中华青少年追溯与了解祖国文化之源的可靠读本。《我们的国家:疆域与人口》每册约10万字,插图约80幅,图文并茂,制作精美,具有表述准确、尊重历史、极具可读性等特点。
作者简介
葛剑雄,历史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地圈生物圈中国委员会委员等。著有《中国人口史》第一卷、《中国移民史》第一第二卷、《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发展史》、《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悠悠长水——谭其骧前传、后传》、《未来生存空间?自然空间》、《历史学是什么》等及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文化史等方面论文百余篇。
目录
中国疆域,祖国母亲的胸怀
中国疆域,世界特有的地位
一、中国疆域的类型
正式行政区
特殊行政区
军事驻防区、屯垦区
民族或地方自治地区
实际统治区
名义与实质-“称臣纳贡”与羁縻政区
二、走向统一的漫长历程:先秦时期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三、中原王朝疆域的扩大和稳定:秦汉时期
第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
西汉初的困境
汉武帝的开疆拓土
匈奴和其他边疆政权
不接近的中兴:东汉的疆域
边疆诸族的内迁和扩张
四、短暂的统一和长期的分裂:从三国至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的形成
乱世群雄的角逐:从“八王之乱”到十六国的兴衰
对峙中的稳定:北方的统一和再分裂
北方的局部扩张和南方的退缩
五、从大一统到大分裂:隋、唐、五代时期
隋朝行政区域的扩大
空前的扩展:唐朝前期的疆域
强盛后的衰落: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疆域
边疆政权的消长
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六、分裂的延续和结束:宋、辽、金时期
北宋和南宋的疆域
辽、金和其他政权的疆域
七、牧业民族一统天下:元朝的建立
八、退缩中的中原王朝:明时期
奴尔干都司的设置与撤销
北方和西北诸卫所的内迁
南方和西南的退却
对西藏主权的延续
其他政权的疆域
九、统一中国疆域的最终形成:清朝时期
东北地区的统一
从入关到平定台湾
击败噶尔丹,蒙古归一统
对西藏主权的确立
天山南北路归入版图,极盛疆域最终形成
帝国主义入侵使疆域变形
最贪婪的掠夺者-沙皇俄国
十、推动中国疆域形成与稳定的因素
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统一
顺应历史潮流的政策巩固了中国疆域
落后腐败导致国土沦丧
13亿中国人的来历——人口与民族
一、历史时期的人口数量
二、中国人口在世界人口中的比例
三、人口增长的特点
增长缓慢
“大起大落”
发展的阶段性
人口增长的阶级不平衡性
人口增长的民族不平衡性
四、影响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
农业生产
战争
政治制度
传统思想和习惯影响
五、中国历史上的移民类型
自北而南的生存型移民
以行政或军事手段推行的强制性移民
从平原到山区、从内地到边疆的开发性移民
北方牧业或非华夏族的内徙与西迁
东南沿海地区对海外的移民
六、迁移和融合-中华民族的形成
汉族的壮大
少数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多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摘要
    明代有不少大陆人移居台湾,从嘉靖开始,“海寇”林道乾、颜思齐、郑芝龙(郑成功之父)等先后在台湾建立自己的基地。明朝虽未在岛上设立行政区,但明军在追剿“海寇”时不止一次进入台湾,并一直将台湾及附近海面列为军事防区。荷兰人第二次被从澎湖驱逐后,就转入台湾,侵占台南一带。1626年(明天启六年),西班牙人侵占台北一带。当时,郑芝龙在台湾中部的北港一带建有基地,台湾本地部族大多自治。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趁郑芝龙的活动转向大陆之机,荷兰侵略者独占台湾。
     郑芝龙降清后,其子郑成功却忠于明朝,继续抗清。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郑成功在大陆抗清失败,退到了漳州、泉州、金门、厦门一带。由于在大陆已经无法抵挡清军,郑成功率部众东渡台湾,驱逐荷兰侵略者,“复先人旧业”。郑成功与其子郑经在台湾和澎湖设置三个安抚司和下属的府、州、县,建立了继续忠于明朝的地方政权。
     郑成功死后,他的儿子郑经、孙子郑克壤先后继承王位。到郑克壤统治时,即康熙二十二年,清朝任命施琅为大将军平定台湾。清军攻占澎湖,郑克塽投降。施琅本人在郑氏政权和清朝之间有过多次反复,但他在使台湾纳入清朝统治的过程中发挥了特殊作用,使台湾避免了长期脱离中国的可能,减少了因郑氏政权与清朝对峙给中国造成的巨大损失。特别是在清朝收复台湾后,他力排众议,坚决反对放弃台湾,于是才有康熙二十三年隶属于福建省的台湾府的设置。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