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改革经济思想

中国改革经济思想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赵俊和
  • 出版日期: 2010-10-01
  • 商品条码: 9787313067425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国改革经济思想》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性理论,阐明了经济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理论含义、内在连贯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中国改革经济思想》的优点在于对我国改革开放各时期的经济指导思想论述比较全面,并密切联系各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发展历程。该书适合希望了解我国经济建设基本经济思想的在校大学生和社会一般读者。
内容简介
《中国改革经济思想》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性理论,分析了经济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继承性、时代性、开创性的特征,以及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意义。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经济思想是指导中国改革的现代经济学”,介绍经济思想的理论特征、思想方法和逻辑体系;第二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总体上介绍改革经济思想的主要框架;第三章“发展才是硬道理”和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点介绍改革经济思想的两项主要内容;第五章“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第六章“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介绍改革思想的进一步创新。
目录
第一章经济思想是指导中国改革的现代经济学/1
第一节经济思想形成的背景条件/1
一当今世界潮流的理论反映/1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6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7

第二节经济思想的理论特征/9
一时代性/9
二革命性/10
三实践性/10
四开创性/11

第三节经济思想方法/12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12
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15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排除“左”或右的干扰/17

第四节经济思想的逻辑体系/18
一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石/18
二经济思想的核心/19
三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21
案例一“黑猫白猫论”背后的故事/24

第二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7
第一节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27
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一开始就体现中国特点/28
三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9
四建设社会主义,不同地区也要考虑各自的特点/30

第二节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0
一历史的反思/3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32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步骤/33

第三节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34
一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3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36
三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38
案例二“三步走”战略/39

第三章发展才是硬道理/41
第一节“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身固有的含义/41
一“发展”最根本的就是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41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3
三调整是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45
四“发展”要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46

第二节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47
一改革是一场革命/47
二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48

第三节两点论与两手抓/49
一两点论是的辩证方法论/49
二两个文明一起抓是两点论思想的集中体现/51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51

第四节开放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52
一对外开放的客观依据/52
二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53
三经济特区是开放的基地/54
四开放要吸收和借鉴国外优选经验/55
五发扬经济民主,按经济规律办事/56

第五节稳定是发展的前提/57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57
二坚持安定团结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一致性/59
三坚持安定团结,创造一个稳定的国内外环境/60
案例三一场“静悄悄的革命”/63

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68
第一节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历史演变/68
一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68
二二元机制/70
三我国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历程/72

第二节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75
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类型/75
二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本质特征/76
三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77

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8
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78
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0
三理论的进一步创新/85
案例四小岗,人与土地的变迁/86

第五章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92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提出背景/92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92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98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103

第二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06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107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109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111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114
案例五“三个代表”好/115

第六章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17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117
一国际发展经验教训的合理借鉴/117
二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118
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120

第二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内在要求/122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123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130

第三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134
一辩证的发展观/135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136
三尊重规律的发展观/137
四马克思主义发展境界的新开拓/137

第四节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38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139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目标/140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143
案例六三江源不再考核GDP/145

主要参考文献/14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