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燕园论诗/中国古代诗歌论集

燕园论诗/中国古代诗歌论集

  • 字数: 27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09-01
  • 商品条码: 978730109707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9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北大老中青三代15位著名学者的论诗文章,对国内古诗研究有较大参考价值。
    本书辑录北大学者对中国古代诗歌研究的多篇论文,包括在诗歌理论及诗人作品研究等多方面的进展与成果,体现了对中国古代诗歌研究的贡献。
目录
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早期七言的体式特征和生成原理——兼论汉魏2七言诗发展滞后的原因
论简帛《五行》篇与《诗经》学之关系
论《玉台新咏》的编辑体例
从群体诗学到个体诗学——前期诗史发展的一种基本规律
从地域文化之整合论盛唐诗歌文化精神之形成
宋诗活法论与理学的关系初探
汪藻文集与诗作杂考
古典审美理想的解体与中唐文学发展动向
“三言”署名诗词述考
明代通俗小说家邓志谟诗文集初探
成体系的戏论:论高友工的抒情传统
冯惟敏《山堂辑稿》说略
说“诗史”——兼论中国诗歌的叙事功能
近代外交官廖恩涛诗歌考论
摘要
    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创作。诗学愈发展,一般人与专擅者在创作能力上
     的差距也就越大,于是便出现"诗人"这一特殊人群。
     群体诗学与个体诗学之间的区别,并非只是创作形式上的个人创作与集体创作的不同,个人很难拥有独立的创作,并且不拥有著作权。国风
     与乐府相和歌辞,绝大部分采自民间歌谣土风,属于民间诗学范畴,从创作上讲,接近是群体性质的。在还未被采入官方音乐机构之前,这些诗歌就在民间有着不同程度的流传,并且在流传的过程中因时地、歌者的不同发生着变化,形成不同的"版本"①。在这样的传播、改造过程中,诗人不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著作权。所以,作为一种民间诗学产物的《诗经》和乐府,在民间的生产过程中,也许存在"民间诗人"这样的人物,并在一定的地域与时间的范围内具有知名度,在最初的传播阶段和小范围内某些作品的创作者是为人所知的。但在传播过程中,作者逐渐失去他对作品的拥有,他所创作的诗沦为公共财富。无论是周代的采诗机构还是汉代的乐府,在采集诗歌的过程中,只保留原本地域的生产权,而丝毫也没有反映出"个体创作"的印迹。只有某地的诗的意识,没有某人的诗的意识。并且,这些从民间采集的诗,相对最后确定的乐诗来说,只是一种"原材料",乐工文士在使其配乐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种再创作,但他们也同样不拥有对这些诗歌的个人的著作权。所以在这一意义上,《诗经》与乐府,其整体性质是一种群体创作的成果。个体创作的一些因素也接近被整合于群体创作的过程中。
     总之,人类诗歌发生于群体的抒情与审美行为的机制中,个体的创造力接近融于群体之中,通过群体的抒情、审美机制来实现。诗歌的这种原生性质,对于我们正确地理解诗的精神与创造本质是重要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