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正经--中华智慧经典
字数: 200.00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清)宋宗元
出版日期: 2010-09-01
商品条码: 9787101074765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82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
¥22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正经》原名《巾经纂》,清代宋宗元编著。《巾经纂》是一部类事类书,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体例,集中国古典文化之精髓。全书共分仁、义、礼、智、信五帙,每帙又分四目,成为卓鉴、远猷、伟度、慧力、仁方、政术、粒民、折狱、师谋、经务、讽谕、说辞、穷变、处嫌、释纷、奇谲等二十类,每类各为一卷,共二十卷。卷前皆有小序,后面各段采录纪传体二十三史事实,段后皆附作者论断点评,有的还于卷末会通全卷综旨。该书取材范围广泛,几乎囊括了清朝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正史记载,上下长达四千余年,共收录五百多个历史故事。内容广泛,基本上是谈论怎样用行为修养来统揽处世的方法和经验,及如何处理政事和治国理民,几乎涉及了从政处世的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借鉴价值。
《巾经纂》取材主要来自于正史,汇集从政处世谋略,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各方面的制度和政策,而且作者的议论又杂采经史子家所载古人行事,叙述历代经典,揉合儒、兵、法诸家思想。这些记述议论对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巾经纂》选取史书记载的典型事例,不以阴谋诡计、歪门邪道鼓惑人心,提倡博爱、宽容的为政之道,弘扬光明磊落的大丈夫为人处世风尚,而且作者的议论从为人处世的角度出发,探讨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些记述议论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立身原则和借鉴规范,值得我们加以全面总结。
目录
序
仁帙
卷一 卓鉴
卷二 远猷
卷三 伟度
卷四 慧力
义帙
卷五 仁方
卷六 政术
卷七 粒民
卷八 折狱
礼帙
卷九 师谋
卷十 经务
卷十一 讽谕
卷十二 说辞
智帙
卷十三 控驭
卷十四 妙应
卷十五 利导
卷十六 沉几
信帙
卷十七 穷变
卷十八 处嫌
卷十九 释纷
卷二十 奇谲
摘要
太公封于齐①,齐有华士者,义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人称其贤。太公使人召之三,不至,命诛之。周公曰②:“此齐之高士也,奈何诛之?”太公曰:“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望犹得臣而友之乎?望不得臣而友之,是弃民也;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使一国效之,望谁与为君乎?”
悫庭曰:按《国策》载赵后问齐使语③,谓于陵子仲④,“率民而出于无用,胡为至今不杀?”亦是此意。然太公所以诛之者,特为其士而以华著者耳。若徒以三召不至而诛,则巢由恐不免于尧舜之世⑤,而伊尹之三聘亦岌岌乎殆矣⑥。唯其为华士,殆所谓行僻而坚,言伪而辨,记丑而博,顺非而泽者。本非高士,而故为畸行以欺人,其罪盖无可宥。孔子之诛少正卯⑦,同此旨也。不然,伯夷亦上不臣天子⑧,下不友诸侯,当左右欲兵之时,太公且以为义士而释之矣,何独于彼而必诛之乎?虽事之有无不足深据,然观此可知伪行之不容于圣世矣。
【注释】
①太公:西周开国大臣。又称太公望、吕望、吕尚、师尚父。俗称姜太公、姜子牙。受封于营丘(今山东淄博东北),为齐国开国之君。
②周公:西周初人,姬姓,名旦,也称文公、叔旦。周武王弟,开国元勋。以鲁公封于曲阜(今山东曲阜东北),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
③《国策》:即《战国策》。原有《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西汉刘向整理编次。是一部记载战国史事和策士议论、权谋的汇集,共三十三篇。下面引文出自《战国策·齐策》。赵后:即赵太后。战国赵人。赵惠文王后,赵孝成王母。也称惠文后。
④于陵:战国齐邑,在今山东邹平东南。子仲:齐国隐士。
⑤巢由:相传为尧时隐士,筑巢而居,以贤闻名,不受尧所让天下。或说即许由,因由夏常居巢,故号巢父。尧:又称唐尧。相传上古帝王。帝喾之子,祁姓,名放勋,原封于唐,故称陶唐氏。舜:相传上古帝王。姚姓,名重华,号有虞氏,又称虞舜。
⑥伊尹:商初大臣。名挚,又称伊挚。相传曾为有莘氏媵臣,入商辅佐成汤,伐桀灭夏,建立商朝,称为阿衡或保衡。
⑦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晚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名丘,字仲尼。儒家创始人,曾整理《诗》、《书》、《周易》等文献,删修《春秋》。少正卯(?—前498):春秋末鲁国人,少正氏,名卯。
⑧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与弟叔齐互相逊让君位,先后奔周,路遇武王伐纣,叩马谏阻。商亡后,二人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今山西永济西南)。
【译文】
太公被封于齐国,齐国有位名叫华士的人,从道义上不臣服天子,不亲近诸侯,人们称赞为贤明。太公派人征召他再三,都不到来,于是下令诛杀他。周公说:“这是齐国志行高洁之士,为什么要诛杀他?”太公说:“不臣服天子,不亲近诸侯,我吕望还能够使他为臣子而亲近他吗?我吕望不能使他为臣子而亲近他,这就是被抛弃的民众;征召他再三,都不到来,这就是叛逆的民众。假使**都效仿他,我吕望还给谁做国君呢?”
悫庭曰:考察《战国策》记载赵太后询问齐国使者的话,说到于陵的子仲,“率领民众然而出于没有用处的人,为何到现在还不杀掉他呢?”也是这个意思。然而太公之所以诛杀他的原因,只是因为这个士人以浮华著称罢了。倘若只是因为再三征召不肯到来而诛杀他,那么巢由恐怕在尧舜之世也不能幸免,而伊尹的再三征聘也是岌岌可危了。正因为他是浮华之士,大概是所说的行为邪僻而固执、言语虚伪而善辩、记住丑恶而放大、顺从错误而润饰之人。本来就不是志行高洁之士,却故意用与众不同的行为来欺骗世人,他的罪过大概是不能宽免的。孔子诛杀少正卯,和这个意思相同。不这样的话,伯夷也是对上不臣服天子,对下不亲近诸侯,当身边的人主张对他用兵时,太公还认为他是义士而释放他了,为什么偏偏对那人就必须诛杀他呢?虽然事情有没有不值得深究,然而看到这里就可以知道虚假的行为在圣明的时代是不能被容纳了。
……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