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荣辱论—荣辱文丛

荣辱论—荣辱文丛

  • 字数: 2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高兆明 等
  • 出版日期: 2010-09-01
  • 商品条码: 978701008983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2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荣辱论》是对荣辱问题的道德哲学专门研究。《荣辱论》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荣辱的本质、内容、功能与特点,深入考察了荣辱精神的丰富规定,探究了荣辱感的形成机制。《荣辱论》的研究视角、方法、架构不落俗套,对一些相关重要学术问题有所新见。
作者简介
高兆明,江苏盐城人。哲学博士,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出版个人学术专著《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导读》(2010)、《现代化进程中的伦理秩序比较研究》(2007,合著)、《伦理学理论与方法》(2005)、《存在与自由:伦理学引论》(2004)、《自由与善:克隆人伦理研究》(2004,合著)、《制度公正论》(2001)、《中国市民社会论稿》(2001)、《幸福论》(2001)、《社会失范论》(2000)、《社会变革中的伦理秩序》(1994)、《道德生活论》(1993)、《管理伦理导论》(1988)。已存《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伦理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政治哲学、生命哲学,尤其感兴趣于转型期的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目录
引论理论准备
一、荣、辱、耻辨
二、荣辱考察的三个维度
上篇 荣辱的基础理论研究
第一章 荣辱与成人:荣辱的本质
一、人性视域中的荣辱
二、荣辱与自由意志能力
三、荣辱与道德主体

第二章 善荣恶辱:荣辱的内容
一、善荣恶辱
二、荣辱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三、义务冲突中的荣辱

第三章 荣辱观:社会价值精神
一、荣辱观与社会价值观
二、荣辱观与人生观
三、荣辱观的两个维度:价值精神与行为规范
四、荣辱观的两个形态:作为意识形态的荣辱观与世俗
生活中的荣辱观
五、现代多元社会中的荣辱观
六、社会转型期的荣辱观

第四章 荣辱感:自由意志精神
一、荣辱感与道德认知
二、荣辱感与良心
三、荣辱感与意志
四、荣辱感的恰当

下篇 荣辱感形成机制研究
第五章 善恶有别:荣辱感形成的正义论维度
一、荣辱感与伦理环境
二、荣荣耻耻、惩恶扬善的价值规导
三、荣辱感与伦理秩序:制度正义
四、荣辱感与伦理精神:自由精神
五、荣辱感与社会风尚:文明风尚

第六章 知耻尚荣:荣辱感形成的美德论维度
一、荣辱感与道德内化
二、荣辱感与道德习惯
三、荣辱感与道德修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黑格尔曾在自由理念的思辨角度将善理解为“被实现了的自由”,是“特殊意志的真理”。①如果我们能够根据黑格尔的思想,并在抽象的意义上将善理解为社会肯定性道德价值的抽象,将恶理解为社会否定性道德价值的抽象,且这种肯定性与否定性的道德价值不仅是为社会成员普遍认肯、进而是具有可公度性的那种“心”与“理”,而且也是社会成员据以作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基本根据,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最抽象的意义上说,善恶是具有客观性的范畴。
     荣辱分别以善恶为自身内在规定,善为荣,恶为辱。荣辱的这种善恶客观性内容,使荣辱本身获得了客观规定性:荣辱不是一种主观任意的范畴,荣辱首先建立在是非善恶区分的确定性基础之上;善即是荣,荣即是善,恶即是辱,辱即是恶。在这个意义上的荣辱范畴直接与善恶范畴等同——这种等同是荣辱通过以善恶来直接规定自身、并通过善恶获得自身客观内容的方式实现。荣辱以善恶为自身的内在规定,并通过这种内在规定与善恶直接等同的荣辱与善恶关系,一方面,使最终归结为主体内在情感的荣辱本身成为客观的,或者换言之,使荣辱有其客观规定与标准,正是这种客观性才使荣辱有可能进一步通过具体道德评价活动形成善善恶恶的道德情感,执善而趋之;另一方面,使荣辱有可能以自身直接替代、遮蔽原本应作为其自身内容存在的善恶,自成依据,以至于有可能成为无内容、虚空的荣辱。而这种无内容、虚空的荣辱事实上却可能是善恶颠倒,进而,这又提醒我们:荣辱考察的第一前提是其善恶内容的客观规定性,是其是非善恶的明确区分。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