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在豪宅学到的人生功课

我在豪宅学到的人生功课

  • 字数: 162.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美)瑞安?达戈斯蒂诺
  • 出版日期: 2010-09-01
  • 商品条码: 978730012580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我在豪宅学到的人生功课》编辑推荐:前《金钱》杂志资历财经编辑瑞安?达戈斯蒂诺(Ryan D’Agostino)想知道有钱人是怎样赚到财富的。他弄到了一份美国100个很富的居民区的邮政编码,然后像推销员一样,去敲美国20个有钱人小区500个住户的大门,有一半的人不在家,有50位户主白了他一眼,还有150位拒绝接受采访,但有50位邀请他走进了他们的大理石门厅,跟他分享了他们自己很艰难的财务决定、很惨烈的挫败、很杰出的战略、很得意的时刻和很深刻的见解。在他们侃侃而谈的访谈中,作者从这些有钱人身上学到了企业家精神、金钱管理、勇气、野心、风险和成功的真谛。没有任何一个公式可以保证能够取得成功,但从这些成功致富者的经历当中,每个人都能受到有益的启发。 
内容简介
《我在豪宅学到的人生功课》讲述了豪宅主人到底和一般人有何不同?他们到底做了什么,才有办法住进豪宅?为了得到很直接、很真实的答案,作者亲赴美国各大豪宅区挨家挨户叩门造访,在和数十个豪宅主人深谈后,作者归纳出五项成功启示:
一、张大眼睛:具有商机的创新构想足以致富。只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你也能想出绝妙点子;二、没有运气这回事:好运并非从天而降,而是以充足的准备掌握偶然的机遇;三、热情经济学:对工作抱持热情,才会找到强大的动力和乐趣,也更有机会获得满意的报酬;四、风险迷思:风险意味着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审慎评估、善加判断,才是精明的冒险;五、谦逊、谨慎、低调:谦逊才能常保学习的心态和和求进步的冲劲——这是追求财富和维持财富的一大秘诀。
作者简介
瑞安?达戈斯蒂诺,前《金钱》杂志资历财经编辑。文章散见于《君子》(Esquire,他也是该杂志的编辑)、《钱》(Money)、《纽约客》(The New Yorker)、《生活》(Life)、《纽约》(New York)等刊物,现与家人定居纽约市。 
目录
前言

第1章 视野有多宽,机会就有多大

坚定地确立你的目标
当别人看到山穷水尽时,你却想到柳暗花明
从他人的需求中看到机遇
把你认识的人全部联系在起来
把握再大也要存些钱以备不时之需
一旦确定了好点子就要跟进到底

第2章 从来就没有所谓“幸运”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时间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看好手里的钱,不论它有多少
永远保持头脑冷静
不要为了快速致富而偏离计划的轨道
坚持并不意味着永无止境
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事业
你无法单靠自己就做成生意
时刻为“幸运”做好准备

第3章 创富的优选境界是痴迷

钱永远不是原动力
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
恋上你的工作
别总想着钱你可以赚到更多
不要计划事业而要计划生活
痴迷和勤奋是双胞胎
如果你总是盼着去上班,这是个好兆头
比别人多一倍努力,就会获得多两倍的成功
只要痴迷,恐惧也能转化为热情

第4章 富豪常常都是“冒险王”

冒险是门必修课
仔细估量每一个风险
寻找机会单飞
即使失败了也无所谓
该自大时就要自大
别担心其他人怎么想
让自信助你减少风险
就算摔得很惨也要保持乐观
如果恨你的工作那就换了它
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值得去冒

第5章 永远不要让骄傲挡住赚钱的路

虚怀若谷方能成大事
再富也要保持谦虚
要知道自己的缺点
不要成为计划的奴隶
别害怕你比自己的另一半赚的少
永远不要认为自己无需继续努力了
你不是,也永远不可能是神

附录 美国豪宅地区邮编100强
摘要
    选平常日子在市里走个几英里,就会收获颇丰。你能了解到它的生活韵律、发展节奏、价值观念,或历史变迁。敲开陌生人家门,你更能深入窥见这座城市的纤微细节:看见居民家中小小的却被珍视的荣耀,听到坊间流传的八卦,或感受它的恬然淡定。我拜访的人中有的相邻而居但彼此陌路,还有的相隔数英里却关系尚佳。由始至终,我都避免以少数几位和我交谈的人为基础去给某座城镇贴标签,因为这样做肯定是有悖事实的。
    还有几次,我还利用特别的机会访问一些成功人士——碰巧我还没去他们家拜访过。有时到了晚上,我会去找一家有吧台的当地餐厅,点一杯苏格兰威士忌和一些吃的,一直等到一些有趣的人坐到我旁边的凳子上——通过这种方式,我还真有所收获。还有几位,遇到时他们正好刚从别人家出来。有四次我与被访者进行交谈的地方是他们的工作地:一家书店、索萨利托(Sausalito)的画廊和两栋办公楼。只有一次是进行电话采访。
    我并没有带录音机,不过我把每个字都记在活页速记本上,本子正好能放进夹衫的胸前口袋。(我长时间从事记者工作,已经掌握了一套自己的速记方法——只有我能读懂的梵语式涂鸦)我并没有试图录下采访过程,因为估计也没人愿意,光是说服人们跟我交谈都够困难了。如果我再当着他们的面拿出录音机,或者就算是偷偷地放在咖啡桌上,我觉得很多人都会拒绝说话或者说得很少。因此,我一般这样做:在我们谈话进行约摸一分钟后,我会礼貌地问:“您刚才说的我很感兴趣,我可以记下来吗?”笔记本一拿出来,任何紧张或尴尬的气氛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这时我们的角色就很明确了:被访者和采访者;讲话人和作家;教师和学生。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