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巴东旧县坪

巴东旧县坪

  • 字数: 1471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国家文物局
  • 出版日期: 2010-07-01
  • 商品条码: 9787030282477
  • 版次: 1
  • 开本: 大16开
  • 页数: 817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80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套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湖北省巴东旧县坪遗址2001.2003年的发掘成果,展示了巴东旧县坪遗址东周、两汉、六朝、隋唐五代、两宋、明清等时期的地层、遗迹、遗物等文化遗存的面貌,涉及考古学、历史学、城市史、建筑学等学科,理清了巴东旧县坪遗址的考古学文化发展脉络,找到了六朝梁归乡县、信陵郡、北周乐乡县都处在巴东旧县坪遗址的考古学证据,解决了这一长期困惑史学界的难题。尤为重要的是,完整地揭示出两宋巴东县治遗迹,其布局保存完好,出土遗物丰富,时代风格突出,为研究中国城市规划史、建筑史、宋代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考古学材料。巴东旧县坪遗址由于考古成果学术意义重大,人选2002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本套书可供从事考古学、历史学、城市建筑学、美学、陶瓷收藏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上编 遗址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
第二节 发掘经过与工作方法
一、发掘经过
二、工作思路及发掘方法
第三节 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体例

第二章 地层堆积与文化内涵
第一节 地层堆积
一、商业区
二、庙宇区
三、仓储区
四、官署区
五、居民区
(一)东居民区
(二)西居民区
第二节 文化内涵及其分布范围

第三章 东周时期
第一节 灰坑
第二节 遗物
一、生活用具
(一)陶器
(二)铜器
二、生产工具
(一)陶器
(二)石器
二、青铜兵器
(一)戈
(二)矛
(三)箭镞
四、建筑材料
五、其他
(一)鹿角
(二)卜甲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两汉时期
第一节 遗迹
一、陶窑
(一)(西)Y1
(二)(西)Y2
(三)(西)Y3
(四)(西)Y4
二、灰坑
三、窖穴
第二节 遗物
一、生活用具
(一)陶盆
(二)陶器盖
二、生产工具
(一)陶纺轮
(二)陶拍
(三)匣钵
三、建筑材料
(一)筒瓦
(二)板瓦
(三)瓦当
(四)陶窖圈
四、钱币
(一)五铢钱
(二)货泉
五、其他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六朝时期
第一节 遗迹
一、城址
(一)城墙
(二)城门
二、灰坑
(一)圆形
(二)椭圆形
(三)不规则形
第二节 遗物
一、生活用具
(一)青瓷器
(二)陶器
二、兵器
三、建筑材料
(一)筒瓦
(二)板瓦
(三)瓦当
(四)砖
第三节 小结
一、遗物的分期与年代
(一)分期
(二)年代
二、遗迹的分期、年代与性质
(一)城址的年代、性质及建筑特点
(二)灰坑的建筑特点及其性质推断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
第一节 遗迹
一、房屋建筑遗迹
(一)官府建筑群遗迹
(二)庙宇建筑遗迹
(三)其他房屋建筑遗迹
二、仓储区建筑遗迹
(一)仓储区建筑的结构与布局
(二)仓储区建筑的营造方法与技术
三、其他遗迹
(一)灰坑
(二)沟渠
第二节 遗物
一、生活用具
(一)瓷器
(二)釉陶器
(三)陶器
(四)铜器
(五)银器
二、生产工具
三、宗教遗物
(一)陶质
(二)石质
(三)铜质
四、建筑材料
(一)陶质
(二)石质
五、钱币
(一)隋五铢
(二)开元通宝
(三)乾封泉宝
(四)乾元重宝
(五)光天元宝
六、其他
(一)石砚
(二)羚羊角
(三)青瓷埙
(四)鹿角器
第三节 小结
一、遗物、遗迹的分期与年代
(一)遗物的分期与年代
(二)遗迹的分期与年代
二、遗物的演变规律及其陶瓷工艺特点
(一)各类器物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
(二)瓷器的胎釉、制造工艺及其窑口分析
三、遗迹的性质及其特点
(一)(东)128的年代与性质
(二)(西)F11的年代与性质
(三)仓窖的年代与特点

第七章 两宋时期
第一节 遗迹
一、街巷
(一)东、西区第一期街巷
(二)东、西区第二期街巷
(三)东、西区第三期街巷
(四)东、西区第四期街巷
(五)街巷的建造和布局特点
……
下编 墓葬篇
第一章 墓葬概况
第二章 汉代墓葬
第三章 六朝墓葬
第四章 宋代墓葬
第五章 明代墓葬
第六章 结语
后记
摘要
    参加发掘工作的有武汉大学的王然、王克陵、徐承泰、熊跃泉老师,以及博士生丁兰、黄尚明,硕士生张继华、袁艳玲、张莉清、乐新珍和2000级本科生傅玥、周利宁、邵栋、高旭旌、蒋维、蒋白浪,98级本科生王铮。由王然担任领队。
     通过此次发掘,得知旧县坪遗址包含了从周代到明清各个时期的文化堆积,特别是了解到了旧县坪遗址是一处多时期古代县城所在地,宋代废弃后,地表上已无太多的建筑,所以遗存保存情况好,尤其是宋代巴东县城遗迹保存十分完整,给我们大规模全面揭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引起国家文物局、湖北省文物局三峡办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受三峡工程时间影响,旧县坪遗址考古抢救发掘工作的时间特别紧、任务十分重。因此,从2002年初起,湖北省文物局三峡办安排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参加旧县坪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2002-2003年,武汉大学同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两年内对旧县坪遗址再次进行持续不间断的发掘。完成发掘面积20875平方米。此次发掘由武汉大学的王然和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邓辉担任领队。参加人员有武汉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的部分师生和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刘森淼、陈艳、王浩以及各地县博物馆的一批业务骨干。
     2003年秋,三峡一期蓄水工程完成,江水水位线达到135米,淹没了遗址的大部分。为了全面地揭示遗址的整体布局,根据湖北省文物局三峡办的安排,武汉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和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再度对旧县坪遗址135米水位线上遗址残存的部分进行抢救[生发掘,发掘面积为2500平方米。
     从2001年至2003年,我们对旧县坪遗址的主体部位进行了全面揭示,考古发掘的总面积达到28875平方米(图二,1;彩版二)。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