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北大法律评论(第11卷·第2辑)

北大法律评论(第11卷·第2辑)

  • 字数: 41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北大法律评论》编辑委员会 编
  • 出版日期: 2010-08-01
  • 商品条码: 978730117597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主题研讨:宪法与政制变迁;论文;评论;讲坛4部分,内容包括:清末民初宪政世界中的“五族共和”;欧洲法院、司法审查与欧洲一体化;美国立国之“自由”原则的政治哲学解析等。
目录
编者按语
主题研讨:宪法与政制变迁
常 安 清末民初宪政世界中的“五族共和”
程雪阳 欧洲法院、司法审查与欧洲一体化
周 杰 福利国家语境下的“新财产权”理论与相关制度实践分析
刘晨光 美国立国之“自由”原则的政治哲学解析
田 雷 重新理解美国宪法——阿克曼宪法理论的用途与误用
张 奠 论我国宪法的实效性和规范正确性
论文
林国华 雨果·格劳秀斯的若干问题——《战争法权与和平法权》“导言”研究
林 彦 执法检查:立法程序外完善法律的制度途径
霍海红 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
桑福德·雅各比 孙国平 译
金融与劳工:风险、不平等和民主的视角
评论
弗兰克,阿帕汉 胡 娟 译
政治附庸还是忠诚公仆?——关于日本司法系统的两种看法
黑静洁 反思客观归责
杨志利 惩罚性违约金的经济分析
讲坛
高全喜 宪法与革命及中国宪制问题
编后小记
未竟的事业
摘要
    宗教方面满汉皆有信奉佛教或者孔教者,除了精神气质与血气无法下断语,但也很难绝对界分;所以革命党人强调的满、汉界分实际上只是对顺、康年间的旧事重复而已,而既然满、汉种族差别消失成为同一民族,那么革命派基于种族主义的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合一论就失去了合法性依据。
     由上述梳理也可知,此时双方对于民族观的论战,固然有"华夷之辨"或"夷夏大防"观念中所包含的"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等内容的成分,但更多的是用近代西方民族主义学理中的人种学、民族学理论来分析界定,双方论争中也多有援引西方民族建国的历史,且论战本身,又何尝不是基于对未来国家建设蓝图的一种政治设计,具有显明的宪政意蕴。革命党人主张的摒弃满洲、由汉族单一建国的言论,固然有优选的孤立清朝统治者的策略成分,但将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相提并论,以及论战双方围绕满族是否为异族、是否被同化的争论本身就说明了民族问题在清末宪政史中的特殊性。革命党人攻讦清朝统治者为异族人侵者、立宪论者为帮闲无赖,立宪派则竭力辩称民族压迫仅系清朝初年旧事,且当时地方大多数督抚已为汉人。但某种程度上或许正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汉人地方督抚势力的坐大以及风起云涌的排满风潮,使得满洲亲贵们的提防之心益重而作出的皇族内阁的安排,而这更给革命党人以口实,同时也使立宪派莫口难辩。
     另外,满清政府多年在内政外交上的弱势状态,以及雨后春笋般的各类报刊中关于汉族史、黄帝崇拜等"振大汉之雄风"的扬汉排满之宣传,再加上革命党人咄咄逼人、饱含激情的情绪化文字的渲染,乃至在辩论中刻意混淆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的界限,均使得革命派一时在气势上占据上风。但在双方关于民族、宪政等问题的激烈辩论中,彼此也在修改、调整一些原本为论辩而刻意为之的过激主张,如1906年,在《民报》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演说中,孙中山就明确提出,"'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家,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它的政府,光复我们的民族国家。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