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两晋士族文学研究

两晋士族文学研究

  • 字数: 2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孙明君
  • 出版日期: 2010-08-01
  • 商品条码: 978710107388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两晋士族文学研究》以两晋士族文学为中心,论述了中古士族文学的形成与嬗变轨迹,对两晋士族文学中的重要诗人与作品展开了深度解析。概论篇描述了两晋士族文学的研究现状、特征与发展历程等。分论篇主要对两晋士族文学中的若干具体问题展开析论。附论篇涉及陈寅恪士族理论述评、黄节与汉魏六朝诗歌笺注、日本六朝诗歌研究一瞥等题目。作者能够在爬梳大量史料以及古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其理论研究,视野开阔,论述严谨,富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作者简介
孙明君,1962年生,甘肃静宁人,文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有《汉末士风与建安诗风》、《三曹与中国诗史》、《汉魏文学与政治》等专著。主要研究方向为汉魏六朝文学。
目录
前言
概论篇
第一章 士族及两晋士族
第二章 两晋士族文学研究综述
第三章 两晋士族文学之特征
第四章 两晋士族文学之嬗变
第五章 “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析论

分论篇
第六章 陆机《文赋》与士族文学创作论
第七章 陆机与士族乐府之范型
第八章 二陆赠答诗中的东南士族
第九章 兰亭雅集前后的会稽士族
附有关《兰亭序文》真伪争辩之述评
第十章 谢灵运的庄园山水诗
第十一章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研究
附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作年考

附论篇
第十二章 谢眺《拜中军记室辞随王笺》释证
第十三章 庾信诗赋中的士族意识
附 庾信《哀江南赋》作年辨正
第十四章 陈寅恪士族理论述评
第十五章 黄节与汉魏六朝诗歌之笺注
第十六章 日本学者六朝诗歌研究一瞥
征引书目
后记
摘要
    东汉末年,清流士人对汉帝国失望,开始从“国家意识”转向“天下意识”。稍后的建安诗人,他们的部分诗歌就是“天下意识”的投射。魏晋政局的演变改变了文学的走向,从建安文学到正始文学,再到两晋文学,其显著的特点是:士人群体逐步减弱了社会责任感,日渐消失了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两晋士族文人所关心的是家族的利益,他们的作品成为家族意识的载体。
     士族文人之所以具有身世优越感、文化自豪感莫不与他们的先人相关,所以他们可以傲视一切人,唯独不敢傲视自家的“冢中枯骨”;他们可以忍受一切来自外界的侮辱,但不能忍受别人对自家“冢中枯骨”的侮辱。士族意识在文学上的表现,首先就是诗人对自己的贵族出身拥有无比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在陆机之前,也有流露出贵族情结的诗人。战国时代的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人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史记·屈原列传》)不能说他的修养、能力与他高贵的家庭出身和接受的贵族教育无关。《离骚》开篇就写:“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连屈原对自己高贵的血统也这么看重。建安年间,曹植“公子不及世事,但美遨游”(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八首·平原侯植序》),其诗风流自赏,豪健洒脱。《名都篇》描摹他早年的享乐生活,诗云:“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其《与杨德祖书》等文章都流露出明显的贵公子的傲慢口气。但屈原与楚王同宗,曹植乃魏王曹操之子,他们与王室血脉相连,这与中古士族和封建帝王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等量齐观。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