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法学新思维文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法学新思维文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 字数: 25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检察出版社
  • 作者: 郑国洪
  • 出版日期: 2010-08-01
  • 商品条码: 9787510203015
  • 版次: 1
  • 开本: A5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分别对国有资产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概念、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现实状况与历史变迁、国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实践和借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宏观分析、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我国国有资产的绩效测评体系、国有资产管理的立法、国有资产的监督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该书综合运用了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如何变革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目录

第一章  国有资产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第一节  国有资产概述
    一、财产、资产、资本与产权
    二、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国有经济与国有资产
    三、国有资产的类别划分
    四、国有资产的功能分析
  第二节  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简介
    一、产权理论
    二、交易费用理论
    三、委托代理理论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概述
    一、国有资产管理的含义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实现目标
第二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般分析
  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制度变迁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
    二、国有资产制度变迁的成果分析
    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博弈分析
  第二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
    一、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发掘
    二、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弊端剖析
  第三节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要意义
    一、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
    二、明晰产权关系的需要
    三、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需要
    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第三章  外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实践与借鉴
  第一节  外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概况
    一、外国国有资产发展历程及分布状况
    二、市场经济国家国有资产的作用
    三、国外国有资产管理的范围
  第二节  不同类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典型国家
    一、集权型管理体制
    二、分权型管理体制
    三、统分结合型管理体制
    四、不同类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启示
  第三节  转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转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特点:以俄罗斯、波兰、捷克为例
    二、转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
  第四节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借鉴方略
    一、国有资产的战略性调整
    二、构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新框架
    三、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督机制
    四、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体系
第四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宏观分析
  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积极探索
    一、沪深模式
    二、“一体两翼”模式
    三、“九八”模式
  第二节  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
    一、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构架
    二、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委托代理链条”分析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委托代理链条”的“有限收敛”
    二、国有资产委托代理链条“有限收敛”的中间人
  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原则与思路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
    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第五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
  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一、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行效率
    二、改善和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三、改善和增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节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选择
    一、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功能分析
    二、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目标
    三、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选择
  第三节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选择
    一、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功能分析
    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目标
    三、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选择
  第四节  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选择
    一、资源性国有资产的功能分析
    二、源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目标
    三、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选择
第六章  我国国有资产绩效测评体系研究
  第一节  国内外企业效绩管理的理论介绍
    一、西方企业效绩管理介绍
    二、我国企业效绩管理分析
  第二节  我国国有公司绩效评价模型的价值取向及设计原则
    一、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绩效评价模型的价值取向
    二、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我国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二、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绩效评价基本指标体系
    三、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绩效评价修正指标体系
    四、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节  我国国有资产效绩管理的事后监督与未来趋势
    一、国有资产效绩管理的事后监督
    二、我国企业效绩管理的未来趋势
第七章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立法探究
    ——兼析《企业国有资产法》
  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立法选择的理论分析
    一、公共物品理论与国有资产管理立法
    二、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资产管理立法
    三、社会性管理理论与国有资产管理立法
  第二节  国内外国有资产管理立法梳理与借鉴
    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法律体系
    二、国外国有资产管理立法模式
  第三节  《企业国有资产法》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法律分析
    一、《企业国有资产法》的立法意义
    二、《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制度创新
    三、《企业国有资产法》与相关法律规范的关联
    四、《企业国有资产法》的立法完善
第八章  国有资产的监督
  第一节  国有资产监督的主体选择
    一、国有资产监督主体的选择
    二、国家审计机关开展国有资产审计的独立性
  第二节  国有资产监督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选择理论
    二、信息经济学
    三、博弈论
    四、经济增长理论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节  国有资产监督的原则和内容
    一、国有资产监督的原则
    二、国家审计机关开展国有资产监督的基本内容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章国有资产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仅以盈利为目的,将使该部分资产的作用偏离其价值和功能。更何况如果将经营性国有资产投向竞争性产业以追求盈利,则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个难以服的问题,即国家既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与裁判者,又是市场规则的实践者。由此而致的问题是市场规则可能不能得以执行和实施。因此笔者认为,即便是经营性国有资产,也应当退出竞争性领域,而与此相适应的是,经营性国有资产也不应仅仅以盈利为目的。因此,经营性国有资产,应该是投入市场领域从事生产、流通、经营服务等活动,以实现国家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以及盈利为目的,依法经营使用,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资产。
    经营性国有资产虽然不应仅以盈利为目的,但其在国有资产中仍然具有自己的特性。首先,经营性国有资产具有运动性。经营性国有资产只有处于不断地运动中才有价值,即实现其所担负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其次,经营性国有资产具有增值性。经营性国有资产负有社会功能,但并不否定其增值性,社会功能的实现必须以客观存在为前提,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价值目标应为以保值为基础,以增值为目的,即通过对经营性资产的运用,创造出新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再次,经营性国有资产具有流动性。即经营性国有资产在运作过程中资产形态可以方式变化,随着企业的改组和资产的重组,国家对产业和行业调控的需要,以及国家对其社会职能的调整,占有、使用或者经营国有资产的主体可能发生变化,资产本身也可能发生重组。*后,经营性国有资产具有社会性。现代社会的发展使整个财富已经社会化,从而对现代法制产生深刻影响,由于经营性国家资产属于国家所有,而国家又是整个社会生活的指挥者和调控者,因此,其社会性较之于私人财产表现得更为突出。
    第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是指国家进行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机关,以及受*机关领导,直接或者间接为上层建筑服务,为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单位所占有和使用的国有资产。党派和社会团体,其性质上虽不属于行政*单位,但由于其在预算管理上视同行政*单位,因此,将其
    纳人行政*单位的范畴。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是传统国有资产……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