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学生健康成长必读书系/地球奥秘

学生健康成长必读书系/地球奥秘

  • 字数: 2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凡
  • 出版日期: 201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6015397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地球隐藏着无数的未知和奥秘:神秘莫测的宇宙、神奇的大自然、千变万化的气候等等所有的一切都让人们有着无限的神奇和感动。本书将所有的精彩囊括其中:有大自然的奇异景致,生物界的多姿多彩,人类社会的奇闻逸事……每一个知识都会带给你超乎想象的神奇感受,每一次翻阅都会让你领略大自然创造的伟大奇迹。
    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未知却是无限的,《地球奥秘》带你了解地球的奥妙与神秘……用很少的时间了解很多的知识,把学生塑造成一个知识丰富、头脑灵活、能力超群的“万事通”。
目录
第一章  认识丰富多彩的地球
  地球成因之谜/012
  地球究竟高寿几何/015
  地球的结构/016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018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020
  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022
  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026
  地球磁场的来源/028
  地球的诞生/032
  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034
  地球的“神秘外衣”/038
  地球的未来/042
  地球上的大陆/044
  浩瀚的海洋/051
  海洋的形成/052
  海洋对人类的作用/054
  漫谈大海的颜色/060
  探索海洋/062
  认识地球上的四大洋/066
第二章  揭开地不堪神秘的面纱
  洋流/070
  板块/071
  地球上的冰期/075
  地球的聚宝盆——盆地/079
  中国四大盆地/082
  地球的“净化器”——沼泽/086
  地球的“线条”——丘陵/093
  中国的丘陵/097
  草原/102
  世界有名草原/106
  地球上重力最小的地方——赤道/108
  神奇的“厄尔尼诺”现象/111
  破解热带雨林之谜/114
  探索南极/117
  地球之巅——北极/120
  冰川/126
  沙漠/128
第三章  地球的“心情”
  天气的奥秘/132
  一年四季/134
  地球的外衣——大气/137
  多种多样的气候/140
  气温/143
  风/147
  霾/150
  雨/153
  鱼雨/157
  干旱/160
  雷电/162
  雪/165
  雾与霜/168
  云/172
第四章  魅力地球
  生命起源之谜/176
  生物圈/181
  猿、猴和人类的共同祖先——艾达/185
  恐龙灭绝之谜/188
  地球上的“活化石”/192
  育儿袋里出生的“宝宝”/195
  墨西哥奈卡水晶洞/198
  神农架/200
  神秘的黄泉大道/203
  “佛祖显灵”——惊现“佛光”/206
  雾中仙境——蓬莱云海/209
  地球上拥有魅力的十大湖泊/21l
  如梦如幻——海市蜃楼/217
第五章  地球也疯狂
  火山爆发/220
  地震袭来/223
  白色妖魔——雪崩/228
  地球的终极毁灭者——海啸/232
  地球上最快最猛的风——龙卷风/236
  飓风来临/240
  台风/242
  泥石流/246
  切除地球上的“三大毒瘤”/250
第六章  地球奥秘大猜想
  百慕大三角/254
  永不停止的“时间膨胀”/259
  米诺斯文明的猜想/263
  通古斯大爆炸/267
  人体漂浮之谜/273
  鄱阳湖魔鬼三角/278
  六盘山水怪/282
  雪入/285
  红海扩张之谜/290
  古老而神奇的地中海/293
  绿孩子之谜/296
  神秘的骗局——尼斯湖水怪/298
  地球上是否存在特异功能/303
  寻找地球外的生命/309
摘要
    我国有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将各家之说归纳成以下六种。靠前种说法是,地球是由一团热质冷却固结而成的,冷却的次序是先外后里。在这样的冷却过程中,地球体积逐渐缩小,以致首先形成一个壳子,而且到处发生褶皱、断裂,因而引起地壳运动。这就像一个瘦子穿上胖子的衣服易发生褶皱那样。地壳是定型,而其内部却在不断收缩,由于外大内小,地壳不可避免地要打褶。
    然而,这种论点在以下两个方面遇到了困难:一是按照这种说法发生的褶皱和断裂,应该是杂乱无章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而是有一定的方向;二是地球内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由于这些元素不断蜕变会产生热量,其不仅可以抵消地球失去的热量,而且有可能大于失去的热量。由此可见,这种由于地球冷却收缩而引起地壳运动的论点有些行不通。
    第二种说法与地球冷却的观点相反。有人认为地球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是不断收缩,而是不断膨胀。重力迫使地球物质趋向集中,而被压缩到一定程度的物质便拼命抵抗这种集中的趋向。是集中与反集中剧烈斗争的结果,引发了地壳运动。按照这种理论,由于地球的不断膨胀,在地球的表面必然要出现无数裂口,且这些裂口应该是普遍的、杂乱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另外,有些人从万有引力定律出发,把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引起的固体潮,说成是引起地壳运动的原因。这种说法也不全面,因为固体潮的影响是很轻微的,不可能在地壳中引起强烈的运动。否则地球在自转一周的过程中,也就是说每天都要发生强烈的地壳运动,这显然与事实不符。
    还有人提出地壳内部物质不断发生对流的设想,曾盛行一时。设想者认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有的部分不断缓慢上升,另外一些部分相对缓慢下降,这样形成了对流。当对流上升到地表层下面的时候,分为两股平流朝着相反的方向流动。由于两股平流都具有相当大的能量且运动方向相反,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水平运动,出现强烈的褶皱。这种观点是从假定出发的,尚待用大量的事实加以验证。
    在地壳运动问题上,还有一些人提出地壳均衡代偿的看法。他们认为,地壳上的某些地块发生了重力异常现象,重力场则要求这些地块保持原状,这一矛盾只好通过有关地块的相对升降运动来解决,从而导致地震。这种理论虽能解释地壳的垂直运动,但对地壳运动很主要的方式——水平运动,却显得无能为力。
    当地球收缩说走入死胡同时,本世纪20年代初产生的大陆漂移说却红极一时。大陆漂移说认为:地层产生褶皱并不需要收缩。当大陆移动时,前缘如果受到阻力就可能发生褶皱。就好像船在水上行驶时,在船头前面产生波浪那样。向西推进的南北美大陆,一方面在其东面形成了大西洋,另一方面在其西岸形成连绵不断的落基山和安第斯山脉。另外,随着贡瓦纳大陆的分裂而向北推动的印度大陆和亚洲大陆相撞,就形成了喜马拉雅山。
    本世纪30年代,大陆漂移说的赞成派与反对派经过激烈地争论之后,大陆漂移说宣告失败。其失败的原因一是缺少对大陆漂移的原动力的说明;二是认为地球不是坚硬的;三是根据正统派的高温起源说,地球在很久以前才是软的,如果产生大陆漂移的话,也应是在地球形成的初期。50年代末,古地磁研究证实,南北磁极的位置始终在移动。照理,这样的移动路线只有一条。奇怪的是,在北美和欧洲大陆上分别测定的北磁极迁移路线却有两条,它们不相重合,但形状相似、处处平行。要使它们合并成一条,除非把北美大陆向东移动3000公里。然而,这样就挤走了大西洋的位置,并使北美大陆和欧洲大陆连在一起,这正与大陆漂移说不谋而合。因此,被正统派打败的大陆漂移说又重新活跃起来。
    然而,地球磁场的问题至今尚未有定论,大陆漂移说在解释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到了60年代,有人注意到各大洋中间海岭两侧的古地磁异常带,且正向、逆向带都呈对称分布,两侧岩石的年龄也大致对称排列,于是明确提出了“海底扩张假说”。这个假说认为:地壳运动很主要的动力是由于地幔物质的对流。地球上很上层约70~100公里厚的地方叫岩石层,其强度很大;岩石层以下几百公里厚的强度较小的一层叫软流层,对流就发生在软流层内。他们设想,海岭是地幔对流上升的地方,也是新大洋地壳诞生的所在。地幔中玄武岩浆不断从海岭顶部的巨大裂缝中溢出,冷却后凝固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陆续上升的岩浆又把早先形成的大洋地壳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所以造成古地磁和年龄数据的对称分布。当扩张的大洋地壳到达大陆边缘,使俯冲到大陆壳下的地幔逐渐熔化而消亡,因此找不到古老的大洋地壳。
    这个假说在初提出时,根据并不充分,但经过观测研究证明它是可信的。
    到了70年代,在漂移说和扩张说的基础上,诞生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说强调,优选岩石圈并非一块整体,而是由欧亚、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6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伏在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上,随着地幔的对流而不停漂移。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大地构造活动的基本原因是几个巨大的岩石层板块的相互作用。由于地震是大地构造活动的表现之一,所以板块的相互作用也是地震的基本成因。
    板块构造说是综合许多学科的近期新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学说,被认为是地球科学的又一次革命,它为地震成因和矿产资源富集的理论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因此在当今地理学界占有统治地位。不过,可以用来解释地壳构造运动的还有地质力学等多种学派。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