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行政法视角下的高校管理

行政法视角下的高校管理

  • 字数: 28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段海峰 著
  • 出版日期: 2010-06-01
  • 商品条码: 978701008965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69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教育、民主、法治的关系研究为出发点,对高等学校的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我国的教育行政法,高校和政府的法律关系,高校章程的法律研究,高校章程的制定程序,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律研究,高校教师管理的法律研究,高校后勤管理的法律研究,高校的法律责任及司法监督研究等。
目录
第一章 高校的教育行政法研究
第一节 我国的教育行政法
一、教育行政的产生和发展
二、教育行政体制的不同模式
三、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行政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含义及特征
二、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及特征
第三节 高校和政府的法律关系
一、政府的概况
二、现代政府与学校的关系
三、政府与高校关系的不同种类
四、我国政府与高校关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五、政府与高校关系的理想模式
第四节 教育行政管理法治化的价值及其发展
一、教育行政管理的价值
二、教育行政法治化的价值
三、我国教育行政法治的发展历程
四、教育行政管理发展的必要性
五、我国教育行政法治发展的方向
第二章 高校章程的法律研究
第一节 高校章程概论
一、高校章程的定义
二、高校章程的意义
三、高校章程的特征
第二节 高校章程的历史沿革
一、我国高校章程的历史沿革
二、国外高校章程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高校章程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法的规定
二、国外高校章程的基本内容
三、国内高校章程的主要内容
四、我国高校章程应该具备的内容
第四节 高校章程的制定原则
一、高校章程制定原则的概论
二、高校章程制定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高校章程制定主体的主体资格
一、有关我国高校章程制定主体的几种观点
二、国外高校章程制定主体
三、我国高校章程制定主体及制定权的实施方式
第六节 高校章程的制定程序
一、高校章程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高校章程制定程序的实践
三、我国高校章程制定程序的理论探讨
第三章 高校的法律地位研究
第一节 学校的权能分析
一、学校的权利义务
二、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界定
三、公办与民办学校不同的法人制度与法律
关系
第二节 学校的法律地位
一、公立学校的法律地位
二、私立学校的法律地位
第三节 我国高校的法律地位
一、我国现行法律关于高校法律地位的规定及缺陷
二、国外关于高校法律地位的规定
三、明确高等学校的行政主体地位
第四章 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律研究
第一节 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一、学校与学生法律关系概述
二、学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典型观点
三、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
第二节 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权
一、高校对学生管理权的法律规定及缺陷
二、高校管理权的特征、内容及性质
三、高校学生管理权与学生私权的冲突
第三节 高校对学生管理权的监督及完善
一、高校管理权的监督
二、高校管理权的完善
第五章 高校教师管理的法律研究
第一节 教师的法律地位
一、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二、高校教师的法律地位
第二节 教师与高校、学生的法律关系
一、教师与高校的法律关系
二、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三、相关案例分析
第三节 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完善
一、完善高校教师管理的法律制度
二、规范发展教师申诉制度
三、在管理中贯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第六章 高校后勤管理的法律研究
第一节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概述
一、后勤社会化的内涵
二、学校后勤社会化的基本特征
三、后勤社会化的必要性与意义
第二节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法律关系分析
一、后勤产业的经济关系
二、校内市场与校外市场的关系
三、服务双方的契约关系
第三节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架构
一、后勤社会化的三个阶段
二、后勤社会化的运行机制
第七章 高校的法律责任及司法监督研究
第一节 高校的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内涵及分类
二、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及免责条件
三、我国教育法确定的法律责任
第二节 高校管理的司法监督研究
一、对高校管理行为进行司法监督的可行性
二、把高校管理行为纳入司法监督的重要意义
三、对高校管理行为司法监督的判断标准
四、对高校管理行为司法监督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
摘要
    3.公立学校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当前公立学校法律地位的现状。首先,普通公立学校的事业单位法人性质决定了我国公立学校与政府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没有生产收入、所需经费由国库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组织①。但事业单位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它的形成与我国的计划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8年4月,为适应事业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变化和发展,国务院颁布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对事业单位做出了以下界定:"本条例所称的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表面上是一个独立的实体组织,各事业单位接受行政机关的管理,与行政机关并不存在隶属关系②。但实践中,却无法摆脱政府的控制与命令式的管理。目前,虽然政府在大力提倡"有限有效政府"的理念;但一方面因为公立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政府的依赖性,另一方面也因为政府部门长期以来对公立学校的习惯性的管理方式,这就使作为事业单位的公立学校虽然在法律上获得了法人资格,但在落实上,却远远没有摆脱习惯思维与固有模式,所谓放权也变成了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权力分配,而不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