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通往和谐之路:当代中国劳资关系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丛书;“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通往和谐之路:当代中国劳资关系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丛书;“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 字数: 4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荣兆梓 等著
  • 出版日期: 2010-06-01
  • 商品条码: 978730012131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劳资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基础研究”的很终成果,按照项目研究计划分三部分安排篇章结构,内容如下:靠前部分是劳资关系若干基础理论问题的讨论(靠前章到第四章)。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劳资关系何以成为当代中国基础性经济关系;二是市场经济中劳资关系演化靠前经验的总结;三是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做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讨论了劳资关系社会转型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二部分是对当代中国劳资关系状况的全面分析(第五章到弟九苹),内容上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板块。前三章从不民角度对当代中国劳资关系状况作立体的描述,讨论了当前劳资关系“趋紧”的方方面面;后两章利用可得到的数据,对当前劳资关系状况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进行数量或数理分析。其中第八章用经济增长与劳资争议的相关数据,讨论劳资关系的倒u形曲线在我国是否存在的问题。第九章讨论我国当前劳资协调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结论是,当前劳资协调与技术进步已经呈现正相关关系。第三部分是关于如何建设和谐劳资关系的讨论(第十章到第十三章)。前三章分析了劳资和谐的三个现实障碍: 城乡二元经济和农民工制度,劳动成本优势与靠前消费需求不足,以及地方政府的增长锦标赛对劳资关系的负面影响。第十三章有针对性地给出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要点是:(1)在转换发展模式,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化解劳资矛盾;(2)在继续推进公有制经济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实现劳资和谐;C3)通过改革政府体制,改善政府管理,渐进地有序地接近劳资和谐目标。
目录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劳资关系
  第一节  社会主义还不能“超越资本”
  第二节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探讨
  第三节 中国经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第四节  本书研究对象释义
  第五节  对抗还是和谐:马克思主义面临挑战
第二章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的演变
  第一节  劳资关系紧张时期
  ……
第三章  发展中国家劳资关系——韩国和印度
第四章  劳资关系演化的政治经济学
第五章  我国劳资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
第六章  中国劳资关系多样性的立体图景
第七章  当前劳资关系趋紧的种种表现
第八章  经济增长与劳资关系
第九章  劳资关系与技术进步
第十章  劳资和谐的障碍之一:城乡二元经济与农民工制度
第十一章  劳资和谐的障碍之二:成本优势与消费需求不足
第十二章  劳资和谐的障碍之三:增长竞赛中的政府行为
第十三章  从可能性到现实性:走向劳资和谐
附表  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与课题相关的论文
参考文献
摘要
    事实上,即使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本也从来没有被真正超越过。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从指导思想上是想消灭商品经济,至少是尽可能地商品经济,但事实上,它既不能接近消灭商品货币关系,也没有改变企业内部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和行政很好不错对普通劳动者的管理性强制,在这个体制模式中,国家权力与资本很好不错合二而一,正如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所设想的那样:"全体公民都成了国家雇用的职员"。①20世纪社会主义无论采取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坚持生产的物质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坚持科层等级制对劳动的管理很好不错,坚持以各种形式的资本人格化控制微观经济的知名品牌权力方面,有着明显的共性特征。如果我们直接从制度现实,而不是根据特定制度下的主流话语出发,发现这一共性特征并不困难。……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