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徐光启与利玛窦--世界的中国--文史中国

徐光启与利玛窦--世界的中国--文史中国

  • 字数: 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余三乐 著
  • 出版日期: 2010-05-01
  • 商品条码: 978710107058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1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文史中国》丛书首批共58本,分为四个系列:“辉煌时代”、“世界的中国”、“文化简史”、“中华意象”。四个系列互相联系,同时又自成体系,为读者多视角多侧面地展示中华文明。
“世界的中国”系列共10本,集中表现中华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展现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组成部分,强调中国与世界的开放共荣、和谐共处是中华,文化的固有精神。
目录
第一章  徐光启的青少年生活
第二章  泰西奇人利玛窦
第三章  在南京的第一次短暂会面
第四章  汇聚京师
第五章  翻译《几何原本》
第六章  《畸人十篇》与利玛窦之死
第七章  《泰西水法》和《简平仪说》
第八章  南京教案与《辩学章疏》
第九章  辽东战局与西洋大炮
第十章  主持历局与编纂《崇祯历书》
深入阅读
摘要
    
【第一章】  徐光启的青少年生活
         纵观几千年的文明史,人类活动的范围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理条件的局限;但同时又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类驾驭自然能力的增长,特别是交通手段的进步而逐步扩大。因此可以说,文明半径的扩展同时就是人的力量对自然的突破和超越。
         中华文明最早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它经历了“小国寡民”的初级阶段,经过春秋、战国时期铁与血的残酷洗礼,在公元前221年达到了第一次统一。在这之后的近两千年中,又经历了“合久而分”、“分久而合”的多次整合,经历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与融合,经历了佛教东来的影响,当十七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终于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区域。它的中心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汉族农耕文明区,它的周围是众星捧月般向它朝贡的所谓的“蛮夷”。这几乎就是当时中国人心目中的整个世界。
         中华文明之所以几千年代代相因,经久不衰,而不像古埃及、古巴比伦那样出现断层,从根本上说,不能解释为中国人“天生优越”,而是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保护了它。北部是西伯利亚较为冻土的不毛之地,西部是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天然屏障,东部是浩瀚的大海,这一圈难以逾越的藩篱,虽然说不能接近阻隔与外部的交往,但毕竟使外部文明大规模进入显得异常地困难。中华文明就这样在造物主特别的呵护下,没有经受过外部文明毁灭性的打击,而达到了高度的繁荣,并且从未间断地延续了数千年之久。但任何事物都有着两面,这种保护同时又是一种局限,天长日久,就渐渐地消磨了文明的活力。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