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精

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精

  • 字数: 78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欧阳哲生 整理
  • 出版日期: 2010-05-01
  • 商品条码: 978710106792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9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梁启超,近代有名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和学者。丁文江、赵丰田编的《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历来享有盛誉,被视为同类体裁著作中的经典之作。《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搜集除梁启超本人的著述和未曾公开的信札等材料外,还收集与梁启超有关的报刊及与梁启超交往密切的人物的日记、年谱、来往书信等。
《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搜集材料以积聚书信见长,这是一大特色,也是它面世后受到学界特别重视的原因所在,并创设“年谱长编”这一体裁。采用白话文撰写,按事情发生的先后分节叙述,每年开首载有当年发生大事和对谱生本年事迹的综述,书末附《人名索引》,方便检索。
作者简介
丁文江(1887—1936),字在君,江苏泰兴人。是中国地质科学的创始人之一。1917年丁文江随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并列席巴黎和会。
目录
整理说明
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例言
谱前
先世附世系表
祖父母
父母
正谱
同治十二年癸酉(公历1873)先生一岁
光绪二年丙子(公历1876)先生四岁
光绪三年丁丑(公历1877)先生五岁
光绪四年戊寅(公历1878)先生六岁
光绪五年己卯(公历1879)先生七岁
光绪六年庚辰(公历1880)先生八岁
光绪七年辛巳(公历1881)先生九岁
光绪八年壬午(公历1882)先生十岁
光绪九年癸未(公历1883)先生十一岁
光绪十年甲申(公历1884)先生十二岁
光绪十一年乙酉(公历1885)先生十三岁
光绪十二年丙戌(公历1886)先生十四岁
光绪十三年丁亥(公历1887)先生十五岁
光绪十四年戊子(公历1888)先生十六岁
光绪十五年己丑(公历1889)先生十七岁
光绪十六年庚寅(公历1890)先生十八岁
光绪十七年辛卯(公历1891)先生十九岁
光绪十八年壬辰(公历1892)先生二十岁
光绪十九年癸巳(公历1893)先生二十一岁
光绪二十年甲午(公历1894)先生二十二岁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公历1895)先生二十三岁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公历1896)先生二十四岁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公历1897)先生二十五岁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公历1898)先生二十六岁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公历1899)先生二十七岁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公历1900)先生二十八岁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公历1901)先生二十九岁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公历1902)先生在三十岁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公历1903)先生二十一岁
光绪二十年甲辰(公历1904)先生三十二岁
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公历1905)先生三十三岁
光绪二十二年丙午(公历1906)先生三十四岁
光绪二十三年丁未(公历1907)先生三十五岁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公历1908)先生三十六岁
宣统元年己酉(公历1909)先生三十七岁
宣统二年庚戊(公历1910)先生三十八岁
宣统三年辛亥(公历1911)先生三十九岁
民国元年丁子(公历1912)先生四十岁
民国二年癸丑(公历1913)先生四十一岁
民国三年甲寅(公历1914)先生四十二岁
民国四年乙卯(公历1915)先生四十三岁
民国五年丙辰(公历1916)先生四十四岁
民国六年丁巳(公历1917)先生四十五岁
民国七年戊午(公历1918)先生四十六岁
民国八年己未(公历1919)先生四十七岁
民国九年庚申(公历1920)先生四十八岁
民国十年辛酉(公历1921)先生四十九岁
民国十一年壬戌(公历1922)先生五十岁
民国十二年癸亥(公历1923)先生五十一岁
民国十三年甲子(公历1924)先生五十二岁
民国十四年乙丑(公历1925)先生五十三岁
民国十五年丙寅(公历1926)先生五十四岁
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历1927)先生五十五岁
民国十七年戊辰(公历1928)先生五十六岁
民国十八年己巳(公历1929)先生五十七岁
附录
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序
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前言
人名索引
……
摘要
    《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何以成为年谱中的经典
    欧阳哲生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别号沧江,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有名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和学者。其主要著作结集为《饮冰室合集》,生平事迹则见载于丁文江主编的《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以下简称《梁谱》)。近代人物年谱虽持续不断有人撰著,但《梁谱》迄今仍享有盛誉,被视为同类体裁著作中的经典之作。在此,我们借新版《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出版之机,对是书的编纂、特点、版本和此次整理中的细则作一简要说明,以对该书的价值有一明确认识。
    一、《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的撰写
    丁文江(1887-1936)是《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的主编。他与梁启超相识于1918年底,当时梁启超组织考察团赴欧洲游历,经徐新六推介,丁文江得以加入该团。从此,丁文江进入梁启超为首的研究系圈子,与任公关系渐趋密切,二人在思想上相互磋商,在学术上互通信息,成为知交。梁启超归隐清华国学研究院后,对丁文江言听计从、颇为倚重,丁氏成为梁府的主要“幕僚”。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去世。“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在地为河岳,在天为日星。”这是丁文江在梁启超追悼会上所敬献的挽联,从这幅挽联可以看出他俩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梁启超的亲属故旧为纪念“这位有影响的历史人物,给后人研究评论梁启超提供基本资料,商议办两件事。一是编辑文集——《饮冰室合集》,由梁的朋友林志钧(宰平)负责。”“二是编一部年谱,为梁启超传作准备”,此事交给丁文江负责。这二件事,都是具有象征传承衣钵意义的大事。将整理文集一事交给林宰平,将编辑年谱长编一事交给丁文江,这样的安排究竟是出自梁启超的遗托,还是亲友们商量的结果,或是林、丁两人的自告奋勇,我们没有直接材料可证,但它明显反映了当时林、丁两人与梁启超不同寻常的亲密关系。它象征着林、丁二人作为梁任公的传承人,继续延续梁氏的事业。丁文江去世时,周作人曾作挽联:“治学足千秋,遗恨未成任父传;赞闲供一笑,同调空存罗素书。”上联表现丁文江与梁任公的继承关系,下联表示丁、周对罗素《赞美闲暇》(InpraiseofIdeness)一书的共同爱好。可见,丁文江作为梁任公的传人在朋友圈中已有所流传。
    丁文江接受这一任务后,即着手搜集有关材料。因公开出版的梁启超著作,已交由林宰平负责整理,年谱须搜集的主要材料自然是未曾公开出版的梁启超的私人信札,这也是后来面世的《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