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沙庆林院士论文选集

沙庆林院士论文选集

  • 字数: 1337.0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作者: 沙庆林
  • 出版日期: 2010-05-01
  • 商品条码: 978711408382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827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1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沙庆林同志长期从事公路工程科研、设计与施工。本书收集了沙庆林同志从1957年~2009年的绝大部分科研学术论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广泛,基本反映了他进行理论创新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及工程实践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既具有优选性、完整性和创造性,又适时指导和引导我国公路路基路面建设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同时,本文集也反映了当前道路工程学的近期新研究成果。
本书可作为道路工程领域的在校大学生、教学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沙庆林,公路工程专家。1930年生于江苏宜兴,195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7年获苏联莫斯科公路学院副博士学位。同年任职于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现已更名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至今。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公路路面学研究及公路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创建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路面设计理论、重型压实标准,材料技术指标、半刚性材料性能、混合料组成设计及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可靠性研究和典型结构等重要成果理论上有许多创新。对半刚性路面的承载能力和沥青面层的功能作用有创见,研究证明裂途主要是沥青面层温度收缩形成,影响裂缝多少的关键因素是沥青质量。突破了数十年来靠前外用加厚沥青面层减少裂缝的框框。证明半刚性路面的承载能力接近可由半刚性材料层满足,沥青面层只起功能作用。1968~1979年援外期间,解决了苏丹膨胀土地区路基路面设计问题、索马里沥青路面出现早期辙槽损坏问题、马达加斯加特多雨地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问题,在赞比亚完成了重型压实标准和水泥稳定土的研究。编写4个援外路面应用文件,对提高援建公路路基路面质量起了重要作用。80年代初,研制成功可做室内外10多种试验的多功能路面强度测试仪和相应的试验方法,抢先发售为公路部门的科研单位、高校和工地试验室提供了试验手段和方法。优选出两类适用于高速公路等的基层材料。论证了材料组成设计的必要性,提出的材料组成设计方法,填补了靠前空白。论证了压实对路基路面强度、变形、渗水、稳定性等的重大影响。在靠前开创用重型压实标准设计与施工。率先将数理统计理论用于观测试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历时22年,研究成功粗集料断级配多碎石沥青混凝土SAC系列,它具有科学的级配设计理论和检验方法,既能达到功能要求又能解决沥青面层早期损坏。创造性提出沥青混凝土的分解和分析计算方法;创新提出沥青黏温曲线的计算方程和确定不同工序的施工温度;水泥碎石基层中断级配设计方法和密实性检验方法,提高了水泥碎石的抗弯拉强度和回弹模量,干缩性仅为以往级配的1/3。提出的以提高水泥碎石基层和沥青混疑土面层有良好均匀性及符合级配设计要求为核心的新施工工艺,加强了层间结合,增强了基层、底基层与土基的整体性使其形成一个相互紧固嵌入的特殊整体,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高等级公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出版专著20部,发表论文100多篇。科研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1项,交通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5项,获发明专利3项。
目录
一、1957~1985年
用快速法定土的形变模量
谈现行柔性路面设计方法中的几个问题
谈现行柔性路面设计方法中的几个问题(续)
面层几何粗糙度的测定方法——砂补试验
集料压碎值标准及其试验方法的建议
沥青乳液及新型双层沥青表面处治
如何确定试验的最小数量
路面弯沉值的统计评定方法
论两种试验方法比较中的若干问题
当前一 、二级公路建设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水泥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
有关单圆板综合当量模量和轮测弯沉关系的探讨
高速公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产物
公路路基路面的工程质量管理
路基路面压实度的统计评定方法
路面设计和施工的重要环节一材料组成设计
论半刚性路面的容许弯沉值
论路面综合修正系数F
二、1986~1996年
京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和设计(一)
京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和设计(二)
京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和设计(三)
国外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现状(一)
国外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现状(二)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简介(一)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简介(二)
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裂缝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