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水平连铸与同水平铸造\向凌霄

水平连铸与同水平铸造\向凌霄

  • 字数: 62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 作者: 向凌霄
  • 出版日期: 2010-05-01
  • 商品条码: 978750245159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7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水平连铸与同水平铸造》以靠前外水平连铸与同水平铸造的试验研究成果及生产实践为基础,通过研究各种金属水平连铸及铝合金同水平铸造实践结果,探讨共同规律,据此再分析其个性特点。经过分析比较,明确了弯月面的作用和凝固壳波动性作用在连续铸锭过程中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铸锭周边细等轴晶区的波动性成因和结晶器内热交换四阶段模型的看法。
《水平连铸与同水平铸造》共分6章。靠前章简要叙述了与连铸有关的金属材料知识;第2章概要归纳了多种金属水平连铸及同水平铸造的基本原理;第3章介绍了多种金属连铸时传热过程的研究概况;第4章介绍多种金属连铸凝固过程的研究概况;第5章从生产工艺角度评述了相关生产设备结构的合理性;第6章汇集了靠前外多种金属水平连铸及同水平铸造的部分研究成果和生产实例。
《水平连铸与同水平铸造》可供从事冶金、铸造生产和应用的科研、生产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绪论
1 连续铸锭发展概况
2 连续铸锭在冶金工业中的意义
3 封闭式连铸
参考文献

1 连续铸锭生产的基础知识
1.1 液态金属的性质
1.1.1 熔点与沸点
1.1.2 质量热容
1.1.3 密度
1.1.4 凝固时的体积变化
1.1.5 体胀率
1.1.6 电阻率
1.1.7 热导率
1.1.8 黏度
1.1.9 气体的溶解度
1.1.10 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
1.2 固态金属的性质
1.2.1 密度
1.2.2 线胀系数
1.2.3 热容
1.2.4 热传导
1.3 热扩散率
1.4 金属的高温力学性能
1.5 金属的摩擦系数
参考文献

2 连续铸锭原理
2.1 恒动式水平连续铸锭
2.2 波动式水平连续铸锭
2.2.1 Terssmann式
2.2.2 Hunter式
2.2.3 YHHHM式
2.2.4 TG式
2.3 热顶铸造
2.4 表面张力成形法
2.5 弯月面在连铸生产中的意义
2.6 运动状态在连铸生产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3 连续铸锭的传热过程
3.1 接触区的波动性
3.2 接触区传热的不对称性
3.3 熔体静压力沿液相穴深度上的等值性
3.4 导流区的热传导
3.5 水平连续铸锭结晶器的传热特性
3.5.1 多级结晶器的传热特征
3.5.2 单级结晶器的传热特征
3.5.3 平均热流密度
3.6 热顶铸造的传热过程
3.6.1 热顶铸造的传热特征
3.6.2 逆流导热距离的计算
3.6.3 影响逆流导热距离的因素
3.7 弯月面区域的凝固传热
3.7.1 弯月面的成因
3.7.2 弯月面区域凝固传热的数值模拟
3.7.3 影响弯月面稳定性的因素
3.8 连续铸锭凝固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3.8.1 水平连铸多级式结晶器的传热数学模型
3.8.2 水平连铸单级式结晶器的传热数学模型
3.8.3 水平连铸数值模拟的准确性
3.8.4 水平电磁连续铸造凝固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3.9 影响凝固传热过程的因素
3.9.1 影响结晶器内凝固传热的因素
3.9.2 影响二次冷却区散热的因素
参考文献

4 连续铸锭的凝固过程
4.1 凝固区
4.2 金属凝固时的体积变化
4.3 凝固方式与晶体的形态
4.4 合金元素的偏析
4.5 金属凝固过程中的声发射特点
4.6 连续铸锭的正常晶粒组织
4.6.1 表面等轴晶区的形成
4.6.2 柱状晶区的形成
4.6.3 中心等轴晶区的形成
4.6.4 柱状结晶与等轴晶的过渡条件
4.7 立式连续铸锭凝固过程的研究
4.8 同水平铸造的凝固过程
4.8.1 热顶铸造的凝固过程
4.8.2 油气润滑模热顶铸造
4.8.3 同水平铸造
4.9 水平连铸的凝固过程
4.9.1 水平连续铸钢的凝固过程
4.9.2 水平连铸铜合金锭的凝固过程
4.9.3 铝及铝合金水平连铸的凝固过程
4.9.4 水平连续铸锭的组织特点
4.10 连续铸锭凝固过程中的应力状态
4.11 弯月面在连续铸锭过程中的作用
4.11.1 弯月面在封闭式连续铸锭过程中形成过渡区
4.11.2 弯月面为封闭式连续铸锭提供润滑空间
4.11.3 弯月面对铸锭表面质量的影响
4.12 气隙对封闭式连续铸锭过程的作用
4.13 结晶器激冷对连续铸锭的作用
4.13.1 结晶器激冷可促进凝固壳与结晶器接触的波动性
4.13.2 激冷对铸锭周边细等轴晶区的影响
4.13.3 激冷对气隙区散热的影响
4.13.4 冷却水对结晶器激冷效果的影响
4.13.5 液态金属与结晶器内壁界面的传热系数
4.13.6 结晶器壁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4.14 液态金属静压力的作用
4.15 封闭式连铸过程中的润滑作用
4.16 铸锭凝固壳与结晶器壁的相对运动
4.17 凝固壳的失稳特征
4.18 凝固系数
4.19 电磁场在连续铸锭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5 连续铸锭生产设备的工艺特性
5.1 储液槽
5.1.1 中间包
5.1.2 热顶
5.2 导流区结构
5.2.1 分离环温度应力的计算
5.2.2 分离环机械应力的计算
5.3 结晶器
5.3.1 结晶器材料
5.3.2 结晶器壁厚
5.3.3 结晶器长度
5.3.4 结晶器的锥度
5.3.5 结晶器的冷却结构
5.3.6 结晶器的润滑结构
5.3.7 结晶器工作壁表面镀层
5.3.8 水平连铸铝及铝合金锭用结晶器
5.3.9 水平连铸铜及铜合金锭用结晶器
5.3.10 水平连铸钢锭用结晶器
5.3.11 热顶铸造用结晶器
5.4 引锭装置
5.5 铸锭二次冷却装置
5.5.1 锥帘式喷射冷却结构
5.5.2 喷洒式冷却结构
5.6 牵引装置
5.6.1 辊式牵引装置
5.6.2 链板式牵引装置
5.6.3 拖曳式牵引装置
5.6.4 水平连铸机牵引能力的计算
5.6.5 热顶铸造的传动装置
5.7 铸锭切断装置
5.7.1 冶金长度的计算
5.7.2 同步锯
5.7.3 同步气割装置
5.7.4 同步剪
5.7.5 飞剪
……
6 生产实践
参考文献
摘要
    在冶金工业生产中,随着金属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连续铸锭工艺相继产生并不断发展。目前,连续铸锭工艺在全世界的冶金工业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例如,在铝材和铜材的生产中,已全部采用连铸生产工艺;在钢铁生产中,目前全世界连铸比高于97%的国家有25个,高于99%的国家有15个,其中全部采用连铸工艺生产的国家有7个。2008年。我国钢产量达4.892亿t,连铸比已达98.86%。
    1连续铸锭发展概况
    在19世纪,G.E.Sellers靠前个获得了水平连铸铅管装置的专利。1843年,John Laing获得了改进水平连铸浇铸铅管的专利;他设计了做旋转运动的芯棒,防止金属凝固收缩时把芯棒粘住。1846年,贝塞麦提出了对辊式连续铸钢机,首先应用于玻璃工业,也用于锡箔和其他金属生产;后来他又做了进一步改进,1857年已浇成了合格的铁板,并提出了用油或石墨来防止连铸坯与结晶器壁黏结的问题。1872年,W.Wilkinson和E.Jaylor提出用活动铸模连续铸钢。1886年,B.Atha发表了垂直铸钢的基本原理。1889年,M.Datlen设计了一台立式铸钢机雏形,其基本结构形式为后来的连续铸钢机所采用。
    1907年,oyreyp设计了水平连续铸造钢板的设备,结晶器与净化炉相联,净化炉的下部与贮铁水炉相通;此前将结晶器置于贮铁水炉的下部,当凝固壳被拉断时,钢水接近从贮铁水炉内流出来。1912年A.H.Pehrson 提出了水平式连续铸钢的结晶器振动法;结晶器向前运动时,铸坯与结晶器同时移动,当结晶器返回运动时,铸坯不动。该法可避免铸坯与结晶器壁黏结,并可在结晶器与铸坯之间加入润滑剂。
    1921年,c.w.Van Ranst提出立式连铸的结晶器作谐波振动。德国人S.Junghans考虑到连续相对运动会降低铸坯和结晶器的热传导,致使浇铸速度减慢,1933年他建议使结晶器做非谐波振动,当结晶器向下运动时与铸坯同速,而向上运动时为向下速度的三倍。为了服铸坯与结晶器壁黏结,I.M.D.Halliday建议使结晶器做“负滑脱”振动,结晶器向下运动的速度高于拉坯速度;这种短的相对运动可以减少黏结的危险,而不会明显地减少铸坯与结晶器之间的热传导。靠前个采用直接冷却连续浇铸的,可能是:Ennor法心。w.T.Ennor设计的直接冷却连续铸锭装置。结晶器外表面及铸锭出结晶器后分别用一个环状水管喷射出来的冷水直接冷却;结晶器内壁涂以润滑油或石蜡等以防止铸坯黏模,结晶器高度100 mm。Ennor法很初就被用来浇铸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