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转注论(增补本)

转注论(增补本)

  • 字数: 29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
  • 作者: 孙雍长
  • 出版日期: 2010-04-01
  • 商品条码: 978780241300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7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摒弃静止的结构类型分析法,着眼于汉民族创制文字的语言社会背景,通过对汉字产生、发展历史情况的具体考察,和对传统六书理论及其有关学说的系统研究,严肃地、总结性地论证了中国文字学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汉字孳乳之大法即最能产的造字法,并不是"形声",而是"转注"。
作者简介
孙雍长(1942~)湖南祁阳人。1967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82年北京师范大学训诂学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先后任湖南师范大学.广东五邑大学、广州大学(原广州师范学院)、广东韩山师范学院教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1990?现在)。著有《转注论》《管窥蠡测集》《训诂原理》《老子注译》《庄子注译》《论语注》《〈老子〉韵读研究》及古汉语教材、古籍整理、工具书等二十余种,学术论文百余篇。
目录
增补版自序
初版自序
第一章"六书"皆造字之法
一、"六书"法则客观存在
二、"六书"说是对造字法则的研究
三、"四体二用"说是对造字研究的倒退
四、"假借"造字法的真谛
五、"转注"造字必系于构形
第二章"转注"为汉字孳乳之大法
一、"转注"造字的必然性
二、"转注"名义正解
三、"转注"造字的两大构形要素
四、"类首"与"部首"
五、"转注"造字的主要途径
六、"转注"造字法的强大功能
七、"转注"与区别字、同源字
八、"转注"造字释例
第三章"转注"不明的症结
一、奇妙的现象
二、"考"、"老"的纠缠
三、结构类型的困扰
四、《说文》中的迷雾
五、症结在于误解"形声"
……
摘要
    一、"六书"法则客观存在
     关于"六书"的性质,在我国文字学界一度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不是由什么人预先定好"六书",人们才依照来造字,"六书"之名只是后人归纳而立。在赞同"四体二用"说或其他理论的人之中,持此看法尤为普遍和突出。例如,清人吴颖芳说:"古人造字,未尝胸中排列六书,曰吾将取'指事'、'象形',吾将取'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及其字成,无不合于六书者,是以'转注'、'假借'即在四者之中。"①今人马叙伦说:"六书者,乃后人研求文字,归纳而得其构造,可分六类,固非先立此六法以造文字也。"②梁东汉说:"'六书'是后人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的条例,并不是先有'六书',然后才有文字。"③这类论点和说法,表面看来无可非议,因为,说"六书"并非由人预先所定显然是对的,"六书"之名是由后人归纳而立的事实也必须承认。然而,在这类论点和说法的背后,却往往暗含着一个并非正确的结论,这就是:"六书''不是什么造字的法则,古人造字只是任意而为,千千万万的汉字被创制出来之所以合于"六书",不过是后人分析、归纳的结果。马叙伦还说过这样一番话:"我们中国文字的来源,既然就是图画,图画因为艺术的关系,有所谓'画法',它的本身,不过是点线集合成面成体,要紧的只是被画出来的东西象不象它。例如古人说的'画蛇添足',那就不象一般的蛇了。所以专享的只是许慎所说的,'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罢了。那末,为什么《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以六书',《汉书?艺文志》说'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我们当然晓得,'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六个名词,固然是后来的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