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楞伽经

楞伽经

  • 字数: 1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0-05-01
  • 商品条码: 978710107369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17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楞伽经》在佛性问题上的说法十分圆通,它不但语及“五种种性说”,而且直接谈到一阐提能否成佛问题,但是其观点与相宗却迥然异趣:《楞伽经》首先分一阐提为二,指出一阐提有两种,即“菩萨一阐提”(亦即平常所说的“大悲一阐提”)和“舍善根一阐提”,当大慧菩萨问及“此中何者毕竟不入涅槃”时,佛说:是菩萨一阐提毕竟不入涅槃,非舍善根一阐提。为什么这么说呢?经中解释说:“舍善根一阐提,以佛威力故,或时善根生,所以者何?佛于一切众生无舍时故。”(卷二)明确地主张一阐提也具有佛性,也能成佛。
《楞伽经》对于一阐提的这一说法,对于中国佛教的佛性理论影响至深至广,以致可以这么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性理论之所以会成为中国佛教佛性理论的主流,与《楞伽经》的这一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连盛倡“一分无性”说的法相唯识宗创始人玄奘,也差点因为《楞伽经》的这一说法而放弃其“一分无性”说。只是因为其师戒贤的坚决反对而未果。
目录
罗婆那王劝请品第一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一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
无常品第三之一
无常品第三之余
现证品第四
如来无常品第五
刹那品第六
变化品第七
断食肉品第八
陀罗尼品第九
偈颂品第十之一
摘要
    
罗婆那王劝请品靠前
    本品为全经之序言,分为四节叙述楞伽经之缘起。此经开宗明义,指出“如来藏”境界乃是如来自心内证圣境,其本来具足、自然清净、法尔如是。
    靠前节显示楞伽城中大众具足菩萨十地之德,了知世间与出世间一切诸法皆涵摄于“五法三自性八识二空”这四妙门中。罗婆那王劝请佛陀入楞伽城中说自证清净之法;复请大慧菩萨而为启问之首。
    第二节记述罗婆那王被如来神通点化,趋入“如来藏”证境,称为“楞伽王”。如来摧破外道和二乘异见,指出四妙门莫不皆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所建立,强调楞伽经之教法即是远离虚妄分别,而生智慧的法门,契此方能成就自证圣智。
    第三节阐明如来既为顺古佛宣说“甚深观行现法乐”之深意,又为满楞伽王之所愿,更以慧眼观见城中众生根器成熟,欣然应机说法。
    第四节佛陀阐释“内外三法”,明了“法”与“非法”都为虚妄,而佛心“皆离分别,已出一切分别戏论”,断除烦恼障与所知障,离能、所分别,得入涅槃;涅槃即是“一缘”,“一缘”即是“很胜三昧”,即是“自证圣智”、如来藏清净境界。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