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发展战略

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发展战略

  • 字数: 30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作者: 涂昭明 赵庆明 董积生
  • 出版日期: 2010-05-01
  • 商品条码: 978750951442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虽然仅仅十年,我国银行业却实现从问题丛生到一枝独秀。本书的目的在于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加强风险管理,以及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发展。
目录
金融危机下商业银行如何化“危”为“机”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迪
  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全面反思中厘清我国金融创新的思路
  从华尔街金融危机中引出的深层思考
  越南金融危机:一个似曾相识而不容忽视的故事
  美国金融风暴再次警示我们要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商业银行在当前这个多事之秋应高度重视的几个问题
  审时度势  主动和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转型时期的历史机遇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鹤立国际金融危机狂潮的几点启示
面对宏观经济波动与调控,如何平衡风险与发展
  巨大的发展动力与商机存在于十七大报告之中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近狂与远忧
  加息减税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盘点与展望  巨大的成就与艰巨的挑战并存
  需要高度重视“两高”行业贷款风险的防范
  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状态、主要问题及决策建议
  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变化与商业银行的对策
  汶川大地震中的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评估及对相关问题的分析
  商业银行应积极参与地震灾区恢复与重建
  2008年:商业银行带走了什么与留下了哪些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似难避免
  宏观调控转向后商业银行如何防控风险
  2009年中国经济:艰难或超过亚洲金融危机时期
  信贷规模不适宜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兼析2006年信贷调控
  好风助我上青云
  ——建设银行改革开放30年历史回顾
WTO过渡期结束,如何应对国内外竞争
  WTO过渡期结束后中资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应对建议
  两税合一有利于中资银行参与国际竞争
  混业经营:应对外资银行竞争不可或缺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中日大银行经营绩效分析比较
  2007年四大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与分析
  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关键在于银行的服务
  适应宏观调控和资本市场发展要求  加快建设银行业务转型
  任重道远:银行系QDII业务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的探讨
  一场注定不会有任何结果的争论
  ——兼论“贱卖论”的历史偏见
后记
摘要
    首先,金融创新的杠杆效应在公开挑战谨慎经营的原则。房屋抵押贷款被证券化后,随之而来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银行或次贷公司在重新获得现金流后扩大信贷规模的积极性被空前调动起来;而这对于金融创新活跃的欧美金融市场来说又绝对是求之不得的:一方面,次按贷款很快就会被衍生出各种金融产品,并非常及时地被分配到多种金融机构的产品组合之中;另一方面,对冲基金及其他髙杠杆机构以其财务杠杆工具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地放大与次债有关的交易,与此同时,相关风险也随之急遽被放大。在这样的交易背景下,相当多的衍生产品价值与其真实资产价值的联系被接近割断,市场参与者的交易决策越来越依据假想的收益率,而非真实收益率;金融创新的杠杆效应不仅把谨慎经营原则从创新的身边挑走,而且也把各个市场参与者隔离在谨慎经营的藩篱之外。
     其次,金融机构贪婪的逐利性在经营风险被转移到社会后,必然会以牺牲谨慎原则作为扩大信贷规模的基本前提。一方面,当银行系统使用债务证券化的方式迅速从被按揭贷款套牢几十年的困境中释放出来后,全部抵押贷款的违约风险和非流动性风险也随之被转嫁给了社会。另一方面,风险小了,收益率也会随之下降;既然扩大信贷规模可以从中受益而又不惧怕承担违约风险,那么,在失去风险约束下的谨慎经营原则,必然会被无所顾忌的信贷扩张行为替代。一旦风险集中爆发,整个社会在为之震惊的同时,突然想到要追溯原生信贷产品的发行质量及是否遵循了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但毕竟为时已晚。在这里,一个已经摆在面前而又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在无风险约束下的放贷行为与风险隐蔽的严重滞后之间,如何实现谨慎经营原则的有效衔接,肯定是金融衍生产品创新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