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始于1989年1月,至今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考生人数也超过了900万。考试中听力理解部分的目的是测试学生获取口头信息的能力,但和所有考试一样,不同的题型,出题者考查的侧重点和难度会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根据出题者在各部分的出题意图,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听力训练。
英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等五大组成部分。英语学习者对其中任何一项的掌握程度如何都决定着其英语学习的效果。虽然“听”位居靠前,但多年来却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英语学习者仍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读”或其他语言技能的训练之上。于理而言,这是一种很不明智的做法。《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称《大纲》)针对听力项的技能做出了如下描述:
(1)辨别单词中的因素;
(2)辨别语流中的因素;
(3)辨别重音类型;
(4)理解婉转祈使句的升调,理解表达不确定、疑问句、陈述句的升调和反义疑问句的语调;
(5)理解句子和话语的交际价值;
(6)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辨别语篇中的要点和重点信息;
(7)做准确的判断;
(8)做笔记。
这些技能是六级听力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能否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六级听力考试的关键所在。
2004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而2006年新修订的《大学英语考试大纲》对听力理解的要求是要达到《教学要求》(2004)中的一般要求水平。另外,《大学英语考试大纲》的具体要求还有:
(1)听力理解部分测试学生获取口头信息的能力;
(2)录音材料用标准的英式或美式英语朗读,语速约为每分钟130词;
(3)听力部分分值比例为35%,其中对话占15%,短文占20%。考试时间为35分钟。
基于此,教育部2007年正式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称《教学要求》),对听力做出了详细的解读。
《教学要求》(2007)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三个层次对英语“听”的能力要求是:
(1)一般要求的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2)较高要求的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谈话和讲座,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50~180词,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