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约翰福音注释(上下卷)

约翰福音注释(上下卷)

  • 字数: 7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 作者: 钟志邦
  • 出版日期: 2010-04-01
  • 商品条码: 978754262926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约翰福音注释》是“天道圣经注释”系列之一。共上下两卷,计772页。约翰福音的研究既广且深,是学术界众所周知的,所涉及资料之繁多,就是对一般涉猎新约研究的人士来说,也会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眼花缭乱。中文参考资料的缺乏也是众所周知。因此,本注释以欧美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主,但在释经和信息等方面,作者则尽量保持原创,以适切华人文化。
作者简介
    钟志邦博士,祖籍中国广东花县。出生于马来西亚,现为新加坡公民。新加坡南洋大学文学士,英国伦敦大学道学士(荣誉级),牛津大学汉学硕士,爱伯丁大学哲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
    1977至2001年任教于新加坡三一学院,并先后担任教务主任,院长,研究院主任,博士生导师。1988年开始为北京大学客座教授,2002年起为复旦大学客座教授。2006年起为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1992年起为新加坡共和国总统特委宗教理事会理事。2001年受聘为世界信义宗联会学术顾问。2007年起受聘为英国伦敦大学高级研究员。
    钟教授的专业领域包括哲学、圣经学、神学、汉学、新约希腊文、文化比较等。主要著作有《马可福音注释》及《约翰福音注释》。众多中英文文章见于海内外学术论文集与学刊。
目录
卷上
  作者序
  简写表
  绪论
    壹  导言
    贰  作者问题
    叁  写作日期
    肆  写作地点
    伍  目的
    陆  《老子》之“道”和圣经之“道”
    柒  圣经以外一些论及“道”的文献
    捌  《梨俱吠陀》对本体和宇宙起源的探测
  注释
    壹  序言(一1~18)
    贰  施洗的约翰为耶稣作见证(一19~34)
    叁  首批跟从耶稣的门徒(一35~51)
    肆  第一个神迹(二1~12)
    伍  耶稣清理圣殿(二13~25)
    陆  重生的奥秘(三1~15)
    柒  上帝的爱与人的恨(三16~21)
    捌  施洗的约翰继续为耶稣作见证(三22~30)
    玖  福音书作者的评语(三31~36)
    拾  撒玛利亚人接待了耶稣(四1~42)
    拾壹  耶稣在加利利行的第二件神迹(四43~54)
    拾贰  第三个神迹:瘸腿者得医治(五1~18)
    拾叁  子是父所差来的,子与父原为一(五19~47)
    拾肆  短暂的饱足(六1~15)
    拾伍  耶稣在海面上走;众人继续追踪(六16~26)
    拾陆  生命的粮(六27~59)
    拾柒  门徒对“生命的粮”的回应(六60~71)
    拾捌  议论纷纷,杀机处处(七1~52)
    拾玖  耶稣让淫妇重获生机(七53~八11)
    贰拾  因“光”所引起的争议(八12~30)
    贰拾壹  真理给人自由(八31~59)
    贰拾贰  “看见的”与“瞎眼的”(九1~41)
    贰拾叁  “好牧人”所引起的争议(十1~42)
卷下
  注释
    贰拾肆  拉撒路的复活(十一1~45)
    贰拾伍  公会的议决:耶稣必须“替百姓死”(十一46~57)
    贰拾陆  耶稣以香膏的涂抹预告自己的安葬(十二1~11)
    贰拾柒  耶稣最后一次进圣城(十二12~19)
    贰拾捌  耶稣受难的时刻即将来临(十二20~36)
    贰拾玖  一段关键性的评语(十二37~43)
    叁拾  身分和使命的再次宣告(十二44~50)
    叁拾壹  耶稣受难前给门徒的教诲:引言(十三1~十七26)
    叁拾贰  最后的晚餐(十三1~30)
    叁拾叁  新命令:彼此相爱(十三31~35)
    叁拾肆  预言彼得三次不认主(十三36~38)
    叁拾伍  道路、真理、生命(十四1~6)
    叁拾陆  认识耶稣就是认识天父上帝(十四7~15)
    叁拾柒  耶稣应许保惠师圣灵将与门徒同在(十四16~17)
    叁拾捌  耶稣应许向门徒显现(十四18~24)
    叁拾玖  保惠师圣灵的教导工作(十四25~26)
    肆拾  耶稣将平安留下给门徒(十四27~31)
    肆拾壹  葡萄树与枝子:生命的交流(十五1~8)
    肆拾贰  耶稣是为门徒舍命的“朋友”(十五9~17)
    肆拾叁  来自世界的恨(十五18~25)
    肆拾肆  圣灵与见证(十五26~27)
    肆拾伍  预告门徒必遭迫害(十六1~4)
    肆拾陆  第三次预告保惠师圣灵的来临(十六5~11)
    肆拾柒  第四次有关圣灵的教诲(十六12~15)
    肆拾捌  先苦后乐:死亡与复活(十六16~22)
    肆拾玖  受难前的最后一段临别赠言(十六23~33)
    伍拾  受难前的祷告(十七1~26)
    伍拾壹  耶稣在被拿时挺身而出(十八1~12)
    伍拾贰  耶稣受大祭司的考问;彼得三次不认主(十八13~27)
    伍拾叁  耶稣在罗马巡抚面前受审:两个“国度”的相遇(十八28~十九15)
    伍拾肆  “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十九16~37)
    伍拾伍  耶稣的埋葬(十九38~42)
    伍拾陆  空的坟墓(二十1~10)
    伍拾柒  耶稣肉身复活后的显现(二十11~23)
    伍拾捌  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二十24~29)
    伍拾玖  约翰著福音书的最终目的(二十30~31)
    陆拾  福音书的结尾(二十一1~25)
  附录
    一  钉十字架:最残暴的刑罚
    二  图片说明
  参考书目
摘要
    正如约翰福音原著一样,读者必然是著书者要慎重考虑的主要因素,本注释也不能例外。在一般的情况之下,福音书注释的读者群大概有下列四类。第一,专家学者;第二,普通神学生;第三,教牧人士;第四,一般平信徒。第一类的读者群肯定不在本注释作者的考虑范围内。这主要是基于作者自己非常有限的学识、修养和能力。其余三类都是本注释作者所关注的对象。但这三类读者群的背景和需要也各自不同。这一点的考虑也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作者对资料的取舍以及书写和表达的方式。这是一项相当困难的差事,因为要同时满足三类不太相同的读者群的个别需要很明显是不太可能的。作者最终只能采取一些不得已的折衷办法。为了让注释可以成为一部对普通的神学生有一些参考价值的著作,某一种程度的学术水平,包括语文和思维方式的考虑是在所难免的。但比较技术性(technical)和细节性的东西都尽量设法放在注脚内,以免思想和行文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以及读者的注意力受到太大的影响。
     按本注释作者的观察和猜测,离开神学院多年的一般教牧人士,主要是为了预备讲章和查经等需要去翻阅圣经注释。普通的平信徒除了带领査经班和教主日学以外,也为了增广见闻,造就自己和灵修去寻找注释。他们期望能在阅读中认识福音书的内容和信息以及找到某些难题的答案。但愿上述这些读者朋友们,都能根据个人的需要在本注释中找到少许有助于他们的资料。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