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许进雄古文字论集

许进雄古文字论集

  • 字数: 6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许进雄 著
  • 出版日期: 2010-02-01
  • 商品条码: 978710106001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9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许进雄古文字论集(繁体版)》收入许进雄先生从事古文字研究多年的学术成果40篇,展现了他治古文字学的研究心得。从这40篇论文来看,主要研究甲骨卜辞断代、钻凿形态、祭祀分期及从古文字形看古代社会生活等。
作者简介
许进雄,台湾高雄人,1941年生。台大中文研究所毕业后,于1968年受聘加拿大多伦多市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远东部整理馆藏的商代甲骨文字,直至1996年退休,历任研究助理、助理研究贝、副研究员、研究员等职。
在博物馆任职期间,以半工半读方式,于1974年得多伦多大学束亚系博士学位,并于1977年起在该系教授中国文字学、经学史、中国古代社会等课,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等职。
对甲骨研究特有专精,发现以甲骨钻凿型态的断代法,于安阳博物苑甲骨展览厅被评为对甲骨学有贡献的二十五名学者之一。著有:《殷卜辞中五种祭祀的研究》、《甲骨上钻凿形态的研究》、《明义士所藏甲骨文字》、《中国古代社会》中、韩、英文版、《简明中国文字学》、《中华古文物导览》、《文物小讲》等十几本专著,另有四十几篇论文。
1996年返台专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2006年自台湾大学退休,转任世新大学中文教授,讲授有关中国文字学、甲骨学、中国古代社会、中国文物等课程。
目录
我的研究生涯(代序)


光直先生的《商王新考》的意
燎祭、封明堂建
甲骨卜中五祭祀祀首的商
五祭祀的祀周和祀序
殷卜中五祭祀研究的新念
卜代的重要性
五祭祀的新念殷的探
人荷的年代
略人的在年代
的配置分第三第四期的卜骨
鹿皮伏羲女的
甲骨的形示例
研究略述
字有感一
字有感二
文字所表的葬俗
字有感三
黄帝命名根由的推
甲骨文所表的牛耕
再金法
分第三期、第四期卜骨的
古文字看病疾的
五祭祀卜的新合例——小月的象
第五期五祭祀祀的原
小屯南地甲骨的形
武乙征召方日程
《商代周祭制度》,例外旬
金有的字
追生其社意
十八年相邦平君
古文字所反映不追求完善的商代冶金工
伏、女的原住民
古文字中特殊身份者的形象
工字是何形象
甲骨第三期兆刻
判定字形演方向的原
“柔”字解
古文字探葬式的
摘要
    人类进化的痕迹可以说是大同小异的,只是时间有迟速的差异罢了,因此现代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都以现存未开化民族的社会生活,来寻求解答各国上古的生活状态。发现人类进化的路线往往是相合的,虽然相似的社会状态可能有因循的关系,但也可能是独自发展起来的。从武帝拜明堂如郊礼的启示,对于这种高台建筑在中国起源发展的情形,我怀疑和中国焚火的燎祭很有渊源,是自然地在中国发生的。关于台坛这种东西,文献记载的倒不少,《史记.殷本纪》记纣王时已有鹿台、沙丘、苑台之名,且云:“纣王走人登鹿台。”明鹿台为高台的建筑,即在殷墟小屯村也发掘有神坛的基址。周以后,春秋战国的各王君建台榭的更多,不会至汉都荡然无存的。汉武时公玉带所献的明堂图敢托言黄帝时物,则必与当时残破之台坛有所不同。今公玉带所献的既为巴比伦的,则其以前的台坛必非巴比伦式而为中国原有之物了。坛和明堂是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作用。虽然明堂到底是怎样个建筑,汉时已不甚详,但从《考工记》、《礼记》所描写的,也绝不是观天文、观晦朔的高台建筑。如果武帝把郊礼设在这个巴比伦式的所谓明堂举行,那么以后祭天的台坛也都成了巴比伦式的了。观后世之建仙人台、承露盘的高台建筑都以接近仙人为目的,武帝把郊天搬到庙堂举行,则古人以近郊的高台代替高山也是非常可能的,因此怀疑中国早期的台坛并不受巴比伦的影响,而是由燎祭演变成的。
     在远古,使用火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它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使人得以成为万物之灵,所以各国初民都有拜火的习俗。没有了火,则人将不免于冻馁,甚至死亡,因此把火看成生命的代表,以火的盛衰喻人的成败。我国俗语将没有子嗣的称为断绝烟火,即可能基此原因。燎是以焚火为主要仪式的祭祀,由其举行的动机,就可看出与国族命运的密切关系了。燎在殷代几乎都是用在求雨上的,即求雨、求丰年的祭祀也以它为最多。古代农业水利不发达,所需雨量均靠老天爷,雨量充足才有好收成,否则就要捱饿,此为立国之本,是求雨、求丰年含有求生命的意思。至于周初告馘用燎祭,则是答谢天地祖先把对手打倒,本族因此兴盛起来。《诗·正月》:“燎之方扬,宁或减之。赫赫宗周,褒姒减之。”即是把火的盛衰看成国家成败的象征。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