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医院感染学

医院感染学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居丽雯 胡必杰
  • 出版日期: 2010-06-01
  • 商品条码: 9787309050813
  • 版次: 0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比较全面系统论述医院感染的教科书。全书共分七章,介绍医院内感染的基本概念、流行病学,引起医院感染的各种微生物,并从医院感染微生物的生态学特点(体内与体外的)论述人体各系统的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相关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特别强调预防为主,提出控制和预防感染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医院感染预防的组织和管理、医院建筑设计要求、医院感染监测以及隔离消毒的具体方法。
    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本书在微生物、临床和预防3个方面均有所加强,内容力求充实、讲清理论、重视实际,反映国内外近期新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医院感染学》比较全面系统论述医院感染的教科书。全书共分七章,介绍医院内感染的基本概念、流行病学,引起医院感染的各种微生物,并从医院感染微生物的生态学特点(体内与体外的)论述人体各系统的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相关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特别强调预防为主,提出控制和预防感染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医院感染预防的组织和管理、医院建筑设计要求、医院感染监测以及隔离消毒的具体方法。
与以往的教材相比,《医院感染学》在微生物、临床和预防3个方面均有所加强,内容力求充实、讲清理论、重视实际,反映国内外近期新研究成果。
《医院感染学》可供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护理专业本科生使用,同时可作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护理专业的成人教育和相关培训班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居丽雯: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微生物学教研室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理事,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业委会主任委员。曾先后担任主要教学课程为医院感染学、医学微生物学、卫生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参编专著和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胡必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临床微生物与医院感染监控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会临床微生物学组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学会常委。主编、参编学术专著18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医院感染学总论
第一节 医院感染定义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分类
第三节 医院感染学研究内容
第四节 医院感染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第二章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第三节 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第三章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
第一节 医院感染病原体相关概念
第二节 医院感染病原体种类、分布和特点
第三节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

第四章 抗菌药物与医院感染
第一节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第二节 细菌耐药机制
第三节 常用抗菌药物
第四节 细菌耐药对策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第五章 常见部位医院感染
第一节 呼吸系统医院感染
第二节 泌尿系统医院感染
第三节 消化系统医院感染
第四节 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
第五节 血液系统医院感染
第六节 皮肤和软组织医院感染

第六章 医院内消毒、灭菌
第一节 消毒灭菌概念
第二节 常用消毒方法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 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
第四节 主要医疗仪器和器械的消毒
第五节 洗手和手消毒
第六节 医院污水、污物消毒

第七章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第一节 医院感染管理与组织结构
第二节 医院建筑
第三节 医院感染监测
第四节 隔离预防技术与医院感染控制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摘要
    军团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有分离培养、直接免疫荧光、尿抗原检查、血清抗体检测、核酸探针、PCR等。
     军团菌感染治疗常用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抗生素以及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培氟沙星、司帕沙星等。预防医院军团菌感染的方法有保持病房空气清洁、通风;对呼吸机等医疗器械严格消毒;对用水、空气和管道设施进行清洗消毒,可采用加热、紫外线、臭氧或其他化学消毒剂等方法;定期对空调外部、管道和滤网进行清洗,防止军团菌等微生物的聚集等。
     六、真菌
     真菌是一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在生物界,中是一大类群,种类繁多,有10多万种,大多对人无害,能引起人类疾病的只有300多种,包括致病、条件致病、产毒和致癌的真菌,与医院感染有关的主要是一些条件致病真菌。
     真菌可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有酵母型真菌和类酵母型真菌,多细胞真菌又称霉菌。多细胞真菌有菌丝和孢子两种结构,是鉴别不同真菌的重要标志。
     根据真菌菌丝有无横隔和孢子类型,可将真菌分为5个亚门,即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和壶菌亚门。现代分类法将真菌分为4个亚门,把半知菌亚门独立出来。各个亚门都有对人类致病的菌属,其中以半知菌亚门为主。半知菌亚门菌丝有隔,无性孢子为分生孢子,常见致病菌属有假丝酵母(念珠菌)属、隐球酵母属、曲霉属、组织胞浆菌属、青霉属、球孢子属以及毛癣菌属和表皮癣菌属等;接合菌亚门菌丝无隔,无性孢子为孢子囊孢子,有性孢子为接合孢子,对人类致病的主要在毛霉目中,常见的有毛霉属、根霉属、犁头霉属等;子囊菌亚门真菌呈单细胞,菌丝有隔,无性孢子为分生孢子,有性孢子为子囊孢子,对人类致病的有芽生菌属、毛结节菌属等。担子菌亚门和壶菌亚门真菌对人类致病少见。
     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和细胞器,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寄生或腐生生活。真菌细胞壁主要含有甲壳质、纤维素,不同于细菌,细胞膜含有类固醇,是两性霉素、制霉菌素等其他抗真菌药物作用的场所。真菌培养营养要求不高,适宜的培养条件是pH4.0~6.0,温度22~28~C:,较高的氧含量和湿度,真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有酵母型、类酵母型和丝状菌落3种。真菌对干燥、阳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如紫外线在距离1 m处需照射30 rain才能杀灭,但真菌对热敏感,60℃1 h可杀灭菌丝和孢子,对抗细菌的抗生素不敏感。
     真菌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动植物体表、食品等处,有些真菌存在于人与动物体表和黏膜处,如肠道、口腔、女性生殖道及皮肤,是人体的正常菌群,这些外环境中和人体上的真菌可通过各种因素引起医院感染。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